中新網7月11日電 國新辦今日就2017年上半年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國資委總會計師沈瑩介紹,上半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2.5萬億元,同比增長16.8%,已連續5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累計實現利潤總額7218億元,同比增長15.8%,凈利潤5353.2億元,同比增長18.6%。102家中央企業中,有99家企業盈利,48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10%,29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了20%。

資料圖:中國建造的首座海上移動式試采平臺“海洋石油162”在煙臺芝罘灣海域交付。 中新社記者 王嬌妮 攝
沈瑩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央企業生產經營穩中有升,收入利潤雙創新高,運行質量全面改善,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動能加快培育,社會貢獻穩步增長,持續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有下面幾個方面的特征:
一是生產經營穩中向好,重點行業穩產穩銷。中央企業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加強生產組織調度,生產經營穩中向好,重點行業穩產穩銷。1-6月,中央石油石化企業成品油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0.8%和2.1% ;中央電力企業發電量同比增長4.4%,電網企業售電量同比增長6.7%;煤炭企業原煤產量同比增長9.1%,商品煤銷量同比增長16.6%;航空企業、水運企業運輸總周轉量同比分別增長9.9%和5.3%。
二是規模效益保持雙快增長,月度效益創歷史新高。中央企業按照“努力創造最佳業績”的工作目標,加強市場研判和開拓,強化上下游產業協作,深耕優勢領域,努力拓展高附加值產品市場份額;強化內部管理,深化對標考核,創新商業模式,大力壓減成本費用,多措并舉挖潛增效。上半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2.5萬億元,同比增長16.8%,已經連續5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累計實現利潤總額7218億元,同比增長15.8%,凈利潤5353.2億元,同比增長18.6%。今年以來各月效益均保持兩位數增長,6月當月實現利潤1596.7億元,為單月利潤歷史最好水平。102家中央企業中,有99家企業盈利,48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10%,29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了20%。
三是加快瘦身健體提質增效,運行質量全面改善。今年以來,國資委和中央企業按照2017年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工作方案,扎實推進58項工作措施,狠抓責任落實,各項重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經濟運行質量全面改善。持續開展“成本管控、效益否決”專項行動,上半年中央企業成本費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二季度增速比一季度放緩2.4個百分點,百元收入負擔的成本費用同比降低0.1元;堅決推進“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工作,截至6月末,中央企業法人戶數同比減少11%,87%的壓減企業為3-5級企業;大力壓降“兩金”占用,督促企業加快清應收、去庫存,上半年中央企業“兩金”增速低于收入增速10.5個百分點,資產周轉效率穩步改善;加強債務風險管控,強化資本約束,優化資本結構,穩妥推進市場化債轉股,全面排查債券兌付風險,健全風險應對機制,多數企業資產負債率穩步下降,償債能力持續增強。

資料圖:鋼鐵煉制工人正在工作。 李南軒 攝
四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動能不斷增強。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認真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一是認真落實去產能任務。上半年累計化解鋼鐵過剩產能595萬噸,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務;化解煤炭過剩產能659萬噸,重組煤炭產能1300萬噸。二是大力開展“處僵治困”工作。一企一策制定“僵尸企業”處置和特困子企業治理工作方案,確保處置工作取得實效。三是加快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中央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總體完成進度已超過50%,獨立工礦區剝離辦社會職能試點順利推進。四是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力度。重點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領域,其中:新能源、裝備制造、科研、現代服務業投資占比提高4.4個百分點;搭建雙創平臺500多個,建設“雙創”孵化器和科技產業園區200多個,發起和參與基金超過200支,為后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五是稅費貢獻穩定增長,減費讓利支持全社會降成本。上半年,中央企業累計上交稅費1.1萬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較去年同期加快2.1個百分點,為增加財政收入作出了積極貢獻,其中:石油石化、煤炭、商貿等行業上交稅費同比增長超過10%。同時,有關中央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政策,上半年對全社會減費讓利747.1億元。其中:電信企業進一步“提速降費”讓利117.8億元,電力企業執行電價下調政策讓利170億元,石油石化企業執行非居民用氣價格下調政策讓利410億元,煤炭企業執行長協價格讓利49.3億元。
沈瑩表示,下一步,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抓黨建、強管理、防風險等各項工作,鞏固來之不易的經營業績,努力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為國民經濟穩定健康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