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返鄉創業 網售水果致富
“嘗嘗吧,這些紅肚火龍果熟了,現在火龍果是我們的主打產品,賣得最好!”8月5日,在海南文昌市東路鎮永豐村火龍果基地,綠色的枝蔓繞著石柱,一眼望去,只見石柱上掛滿了透紅的火龍果,格外誘人。“90后”電商周華龍熱情地招呼《工人日報》記者。這位1992年出生的年輕人皮膚黝黑,笑聲爽朗,他一直懷揣一個夢想:扎根農村,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將家鄉的熱帶水果賣到全國各地。一年時間,他幫村里賣掉150多萬公斤水果。
荔枝、菠蘿蜜、火龍果、黃皮、蜜棗……文昌東路鎮永豐村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一年四季瓜果飄香,熱帶水果更是數不勝數,備受青睞,這是大自然賜予的一份“大禮”。但是一直受地理環境的制約,村民們都是依靠傳統的外地收購商進村入戶收購,經過層層分銷,水果并沒有給村民們帶來太大的經濟效益。
“作為從農村出來的孩子,我希望能夠轉變村民的經營觀念,和村民們一起走上致富路。”正是有了這份信念,2015年周華龍趁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東風,結束在外打工的生活,返鄉開始電商創業。
“面對市場經濟,單純的通過收購商收購一直是制約村民提高收入的關鍵原因。如果能夠配合電子商務的廣闊平臺,熱帶水果的發展前景將會特別好。”周華龍將電商發展的方向瞄準了家鄉的熱帶水果。
2015年,周華龍開始了電商創業。經過精心選擇,他將本土的荔枝、菠蘿蜜、火龍果、黃皮、蜜棗、菠蘿等十多種熱帶水果的圖片上傳到淘寶店鋪。沒想到一開始他就嘗到了甜頭,網絡訂單絡繹不絕。“我一年要幫村里賣掉150多萬公斤水果,一年的營業額達到2000多萬元。”在周華龍的帶動下,島內電商一到東路荔枝、蓮霧等水果銷售時節,都紛紛跑到田間地頭收購。
“互聯網+就是一把連接城鄉供需的‘金鑰匙’。”漸漸地越來越多的水果開始受到網民們的青睞,周華龍也變得信心十足,然而創業之路并非都是一帆風順。2015年末,周華龍在“雙十一”活動當天銷售量就突破了2萬個訂單。還沒來得及慶祝大豐收的周華龍,萬萬沒想到遭遇了物流爆倉。大量的貨物積壓在物流公司,沒有辦法出島。經過數十天的波折,水果運到顧客手上時已經開始出現大面積的損壞。這一次周華龍損失慘重。
有了前車之鑒,周華龍開始思考熱帶水果如何突破物流運輸的發展瓶頸。“在電商時代,閉門造車、單打獨斗已經沒有辦法跟隨時代步伐,只有抱團共同發展才是突破口。”機緣巧合,周華龍結識了3位同樣從事水果電商從業者。他們一起出資購買了一輛大卡車負責每天將新鮮采摘的水果運輸到廣西南寧,并在廣西南寧設置了分倉。由分倉將水果第一時間發往全國各地,解決了物流運輸的大難題。“創業的兩年時間里,我們遇到了很多問題,但我相信,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和自身發展的合理規劃下,所有的問題都會慢慢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