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宏觀經濟論壇課題組 劉元春 閆衍 劉曉光
在世界經濟同步復蘇、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新經濟持續向好、市場預期不斷改善等因素的作用下,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增速在觸底企穩的基礎上出現反彈,宏觀景氣、微觀績效、結構調整以及新動能培育都出現持續改善的局面,整體經濟呈現“穩中求進,進中向好”的超預期復蘇的態勢,中國宏觀經濟調整取得階段性勝利。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正式邁入新常態的新階段。經濟新常態增速換擋的核心力量開始由短期的周期性力量與中長期趨勢性力量的疊加轉向中期的趨勢性力量,中國經濟增速換擋期沒有結束,但將從“快速回落”轉向“穩中趨緩”。
當前經濟呈現三大特征
2017年中國經濟企穩總體上是政策性的、恢復性的,市場力量和趨勢性力量還沒有企穩,中國宏觀經濟還沒有步入到持續反彈的新周期軌道之中。當前中國經濟以下三大特征將是理解中國宏觀經濟的要點:一是經濟企穩但難以快速反彈;二是風險有所緩和但警報并沒有解除;三是結構雖有所優化但面臨政策退出的沖擊。
這些特征也決定了中國經濟不僅沒有開啟新周期,也沒有結束中國經濟新常態。因為新常態的三大本質特征并沒有消失:一是增速換擋沒有結束。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的企穩只是標志著短期周期性下滑力量在政策持續刺激下出現了一定企穩,但中國經濟所面臨的人口紅利、改革紅利、工業化紅利以及全球化紅利等趨勢性力量持續下滑態勢并沒有改變。中國經濟增速轉換依然會在趨勢性力量的作用下持續一段時間。二是經濟結構調整沒有結束。2017年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局面依然在持續,但是中國的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區域結構遠沒有到位,結構調整的內生動力——“相對價格的調整”還在持續并將面臨各種外部沖擊,結構調整的外在動力——“結構性改革”還在深化,結構中新生因素的市場基礎并不扎實。三是新舊動能轉換沒有結束。新動能在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的推動下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必須清楚認識到新動能在總體增長源泉的比重依然偏低,難以在短期內替代傳統動能,更為重要的是相當一部分新動能是政府產業政策扶持的產物,新產業、新技術和新模式自我獨立發展的能力依然較弱。未來一段時期的中國經濟新常態將面臨與過去五年不同的新環境、新問題,并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運行特征和運行規律。
第一,經濟增速將轉向“穩中趨緩的調整期”,增速換擋的力量將從“趨勢性力量”與“周期性力量”的疊加轉向“政策性退出”與“趨勢性力量”的疊加。
第二,結構調整將從“政府主導型”和“外部沖擊型”調整,向市場主導型和內生主導型的結構調整轉變。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力量是世界需求大幅度下滑帶來的世界不平衡的大調整,中國外需的直線下滑直接終結了中國外需主導的增長模式,外部不平衡快速逆轉直接導致中國出口導向的產業出現蕭條,引發中國近20年來最大的產業結構調整;中國利用兩輪穩增長政策開啟了中國“債務—投資”驅動模式,使中國經濟開始從外需轉向內需、從投資轉向消費、從工業轉向服務業和基礎設施、從傳統產業轉向新興產業。隨著世界再平衡的結構以及不平衡的部分恢復,隨著中國穩增長政策的陸續退出,中國結構轉換的推動力將發生巨大調整。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結構調整能否順利從“外部調整”轉向“內生調整”、從“政策主導”轉向“市場主導”將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所在。
第三,動力轉換將從過去的“政府扶持與市場發展”二元并行的局面過渡到“市場為主、政府為輔”階段,動能轉換步入關鍵期。內生的市場型結構轉換將是中國新動能轉換成功的關鍵所在。
第四,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將從過去10年來的“持續擴張期”步入到“漸進退出期”。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在穩增長和控風險所取得的階段性勝利,為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退出打下了基礎。未來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將根據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穩定的情況以及市場型力量復蘇的狀況,來決定退出的時點、退出的幅度以及退出的方式。
第五,世界經濟將步入到新階段,中國外部環境也將步入到新階段。一是世界經濟將在同步企穩的進程中同步開啟超常規政策的退出,世界經濟將從過去10年的“長期停滯期”步入到“低速復蘇與政策退出期”,經濟增速反彈的幅度有限,這決定了中國貿易環境恢復性改善的幅度也將有限。二是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缺失決定了金融市場將面臨階段性波動,中國資本外流的壓力依然存在。
第六,金融周期將步入下行期。在金融整頓、債務控制以及政策退出的作用下,中國各類杠桿率和債務率的增速陸續見頂,金融快速擴張期將轉向下行期。整體經濟的風險形成機制和釋放路徑將發生一些變化:風險控制的重點將從負債端逐步轉向資產端,從總量端轉向結構端,從快速的增量端轉向存量端,從就金融治理金融轉向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資本外逃和政府信用擴張適度轉向流動性風險和監管風險。這些轉向將使金融下行期的風險更具有隱蔽性和突發性。
第七,改革將步入關鍵領域的攻關期和新紅利的構建期。改革路徑將轉向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性構建模式,從根本上構建新時期的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以調動各階層改革創新的積極性,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全面深化中構建新一輪的改革紅利。
第八,經濟發展或將迎來“高成本期”,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可能是未來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雖然未來一段時期中技術水平將持續提升、改革紅利將逐步顯現,但這些因素帶來的生產率的提升難以在短期達到較高水平,難以完全對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原材料成本上漲、社會建設加速帶來的社會成本上漲、人口紅利遞減和勞資關系改革帶來的勞動力成本上漲。
預計2017年GDP實際增速為6.8%
根據上述的一些定性判斷,利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模型—CMAFM模型,不考慮2017年國家國內經濟核算方法調整的因素,設定主要宏觀經濟政策假設:(1)2017年與2018年名義財政預算赤字率分別為3.8%與3.5%;(2)2017年與2018年人民幣與美元平均兌換率分別為6.72:1與6.81:1。分年度預測2017年與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
在世界經濟復蘇、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等因素的作用下,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在2016年觸底企穩的基礎上呈現弱復蘇的態勢。預計全年GDP實際增速為6.8%,較2016年反彈0.1個百分點,實現政府預定的經濟增長目標。同時,由于GDP平減指數大幅增長4.2%,名義GDP增速達到11.0%,較2016年大幅提升3.1個百分點,經濟改善超越市場預期。
從供給角度來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因素的作用下,工業增速進入相對平穩期,帶動第二產業增速小幅回升,第三產業繼續保持較好增長。預計2017年第二產業實際增速為6.2%,較2016年提高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速為7.8%,與2016年基本持平;第一產業在各類農業政策的作用下保持相對穩定,增速為3.6%?紤]到價格上漲因素,2017年第二產業名義增速(現價增加值增速)改善幅度較大。同時,相比2015年和2016年,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對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減弱,第三產業增長的質量更高。
從總需求角度來看,消費保持相對景氣,外需出現恢復性改善,但投資需求呈現持續下滑的態勢。在消費促進政策的作用下,2017年消費增速保持平穩,預計全社會零售銷售總額同比增長10.3%,與2016年基本持平,結束過去幾年“階梯式下滑”的趨勢,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2%,回落幅度也顯著縮小。在外需恢復性增長的影響下,2017年貿易總額出現大幅改善,進口和出口雙雙恢復增長,但凈出口規模繼續縮小,國際收支更趨平衡。預計2017年出口增速為7.5%,進口增速為17.4%,較過去兩年有明顯改善;凈出口為3907億美元,較2016年下降23.3%,連續兩年規模縮小。但是,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在民間投資和房地產投資下滑的作用下增速持續回落,預計全年增速僅為7.5%,較2016年繼續下滑0.6個百分點。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7年PPI由負轉正且大幅上漲,但市場景氣傳導機制不暢,CPI價格水平低位回落。預計全年PPI上漲6.3%;CPI增速為1.5%,較2016年下滑0.5個百分點,反映了市場需求依舊較弱。綜合來看,GDP平減指數上漲4.2%,較2016年大幅提高3.0個百分點,物價水平總體上升。
在防風險和去杠桿的政策導向下,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預計M2增速為10.0%左右,比2016年進一步下降1.3個百分點。然而,受到資金“脫實向虛”和還債壓力被動融資的影響,全社會融資總額增速與M2增速之間的缺口擴大,預計全社會融資總額存量增速達到13.0%,較2016年小幅上升0.2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工業復蘇以及進出口改善的綜合作用下,中國公共財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均出現大幅增長。預計2017年財政收入達到17.6萬億元,政府性基金收入達到6.1萬億元,合計達到23.6萬億元,比2016年大幅增長14.5%,政府收入狀況顯著改善。
2018年宏觀經濟或轉向“穩中趨緩”
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邁入新常態的新階段,經濟新常態增速換擋的核心力量開始由短期的周期性力量與中長期趨勢性力量的疊加轉向中期的趨勢性力量,中國經濟增速換擋期沒有結束,將從“快速回落”轉向“穩中趨緩”。
在穩增長政策部分回調,各類改革措施陸續出臺的作用下,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將保持相對平穩的發展態勢。預計2018年GDP實際增速為6.7%,比2017年小幅下滑0.1個百分點,GDP平減指數或下降為3.7%,2018年GDP名義增速為10.4%,較2017年下滑0.6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速基本持平,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速分別為6.1%和7.7%,均較2017年小幅回落0.1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和民間投資趨緩的作用下,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快速下滑的趨勢將有所緩和,但疲軟的態勢難以根本扭轉,預計全年增速僅為7.3%。不過考慮到價格效應,實際投資增速較2017年可能持平。
在消費政策、房地產政策和民生政策陸續出臺的作用下,2018年消費保持了持續景氣的局面,預計增速為10.5%,較2017年略有提升。但考慮價格因素,實際增速較2017年略有下降。
2018年外需改善難以達到新的高度,中國進出口增長進入相對平穩期。當前外部環境的復蘇在本質上是全球刺激增長作用下的產物,具有恢復性和政策性的特征,缺乏可持續的新動力,同時還面臨全球刺激政策退出的沖擊,因而2018年外部環境的改善難以達到另一個高度。預計2018年中國出口增速為8.5%,進口增速為12.0%,貿易順差為3587億美元,較2017年下降8.2%。
外需和內需的邊際改善使得2018年價格水平總體保持較為溫和的狀態。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的回升、工業生產成本的傳導以及高基數效應,PPI漲幅略有縮小,而CPI漲幅擴大,CPI與PPI缺口縮小。預計全年CPI上漲2.3%,PPI上漲4.6%,GDP平減指數為3.7%。
經濟基本面的改善使2018年財政收入增速較為可觀,不過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將出現明顯下滑。綜合來看,預計2018年政府收入同比增長10.1%,較2017年有所回落,但為財政赤字率的調整提供了空間。
適應新常態新階段的發展需要,2018年貨幣政策將在繼續保持穩健中性的基礎上深化結構調整,預計M2增速小幅回升至11.1%,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小幅回落12.5%,兩者的缺口明顯縮小。
宏觀經濟調控應從“穩增長”適度轉向“促改革”
在上述判斷和預測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對于2017年宏觀經濟的超預期企穩要有科學的認識,要從根本上反對“新周期”觀,中國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還沒有到全面退出的時點。必須加強對中國經濟中期視角的認識和判斷。對于新常態步入新階段的新矛盾、新問題、新運行機制以及新規律進行深入研究,為未來幾年的經濟工作提出理論參考。
中國新周期還沒有開啟,中國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還沒有到全面退出的時點。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沒有觸底企穩之前,宏觀經濟政策的總體積極的定位不宜改變?紤]實體經濟修復速度將大大慢于虛體經濟,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常態化的速度應當慢于西方各國。漸進的步調應當與市場內生動力復蘇的步調具有一致性。
鑒于中國穩增長取得階段性勝利、中國經濟的韌性已經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018年的中國宏觀經濟調控目標的核心應當從“穩增長”適度轉向“控風險”基礎上的“促改革”,2018年是全面推出新常態新階段的關鍵性改革攻堅計劃的窗口期。
建議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目標在強調1100萬就業目標的基礎上可以適度淡化;物價水平目標可以確定為2.5%,應當關注個別時點上價格的沖高;M2增速不宜低于11%,社會融資總額增速可以確定在12.5%左右;名義財政赤字率可以保持在3%,但廣義財政赤字率應當適度收縮;目標匯率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適度加大波幅,對美元的平均水平在6.7:1左右。
當前中國經濟必須高度重視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速的加速下滑,2018年穩增長的核心在于“穩投資”,但“穩投資”的政策方向和政策工具必須作出大幅度的調整!巴晟拼龠M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不能就消費刺激消費,而必須從更宏觀和更動態的視角來考慮消費促進。
在金融整頓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中,2018年中國貨幣政策應當延續2017年的定位,但操作方式可以適度偏松。2018年應當延續中國財政政策的積極定位,但過快增長的廣義財政赤字率應當成為財政政策調整的核心關注點,2018年名義財政赤字率依然可以確定在3%,但各類隱形化債務必須進行大幅度管控。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
特別鏈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新華網政府部門交易機構證券期貨四所兩司新聞發布平臺友情鏈接版權聲明
關于報社關于本站廣告發布免責條款
中國證券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經營許可證編號:京B2-20180749 京公網安備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證券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經營許可證編號:京B2-20180749 京公網安備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