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單日募集300億的基金,令開年這場權益基金募集高潮直接推向頂峰。
在公募過去的歷史上,只有5只偏股權益基金達到過單日募集超300億的成績,而這還要追溯至10年前。
是過度的狂熱,還是產品荒時代的必然?在經歷了這場基金募集的狂歡之后,或許市場需要適當的冷靜。
這只300億的巨基,必將承載著與其規模相匹配的責任。其未來的發展軌跡如何,也將受到市場的持續關注。
三百億狂歡后的隱憂
興全合宜的橫空出世,成為今年開年以來公募界最爆炸性的新聞。
1月16日上午,興全合宜混合A開始對外發售,僅10時左右即有消息傳出:興全合宜募集規模已經超過100億。隨后不久,100億的數據很快被刷新,至中午12時30分,有渠道人士在微信朋友圈表示,興全合宜基金已經賣出了260億。截至當日15時,興全合宜全天銷售突破了300億元。
“超出預期”,這是興全基金內部人員對于興全合宜熱銷的評價;而“出乎意料”,則幾乎能代表整個市場的心情。
即便相關營銷人員對興全合宜的熱銷都驚嘆不已。多位渠道人士向記者表示,對于興全合宜的造勢早在兩周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經開始,但并未預期到能有如此火爆的效果,很多客戶在1月16日上午都是數百萬以上金額的大筆買入,“不到上午10點就賣爆了”。
據悉,此次擔任興全合宜銷售主力的仍然是招商銀行,有公募電商人士指出,“基本都是招行賣出的。”在2017年的多款爆款中,招商銀行都充當了銷售主力擔當的角色,此次對于興全合宜的銷售,渠道此前也已經向客戶做了一定預熱。
在興全合宜發售的前一天,A股市場才剛剛經歷了強烈的震蕩,創業板指數暴跌近3%,下跌的股票數量達到2785只。顯然,這樣的低迷氛圍并沒有影響興全合宜的發售。相反,興全合宜熱銷的狂熱之勢,較去年大熱的東方紅系列產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去年11月9日,東方紅睿璽曾創下單日募集178億的成績,而今興全合宜的勢頭較之更為猛烈。那么,這次的興全合宜是什么來頭,能有如此高漲的資金吸引力?
從興全合宜的推介材料來看, 這只基金確實有不少頗為引得投資者注視的“賣點”: 由明星基金經理謝治宇實力擔綱、靈活配置,掘金滬港深三地、興全近兩年半以來的第一只權益類新基金。
顯然,明星基金經理加持,加上興全基金在權益投資方面的口碑,是促成興全合宜大賣的最主要原因。
興全合宜對基金圈造成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幾乎所有基金同業人士這兩日都在對此進行討論,甚至有基金公司營銷部門就此組織了專門的會議。此外,還有同樣在發行新基金的其它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表示“感時傷懷”,發行情況與興全難相匹敵。
盡管自去年下半年尤其是去年四季度以來,爆款權益基金就開始頻繁出現,但興全合宜的募集成績還是足以在公募IPO歷史上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即便與去年最熱的東方紅系列產品相比,興全合宜的火熱之勢頭也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放眼公募成立20年以來的發展軌跡,在興全合宜之前,新基金IPO單日募集在300億以上的僅有5只,分別是2006年12月成立的嘉實策略增長和2007年成立的首批4只QDII基金。
不過,上述5只基金截至2017年末的最新規模均在60億以下,尤其是其中4只QDII基金的尷尬過往,更是老基民難以忘懷的痛。這四只基金在經歷了整整10年以后,只有華夏全球精選勉強超過了凈值,另外三只都還在凈值之下,其中上投摩根亞太優勢至今虧損仍有17.5%。
正是由于首批QDII這段尷尬的歷史,使得市場在熱議興全合宜這場狂歡之時,也擔憂是否存在“過度狂熱”的情況,甚至有少數市場人士擔憂這是否意味著短期市場進入頂部。
在A股過去的歷史上,基金的熱銷確實較多意味著市場短期達到頂部。市場上單日募集超百億的基金中,多以2007年7、8月和2015年6月成立居多,而這剛好是A股市場的兩個大頂。
不過,多位受訪人士認為,見頂的想法過于極端。其中,廣州一位公募權益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以此判斷市場見頂肯定不至于,但短期過熱是肯定有的。另外,未來基金會越來越分化,長期業績優秀的基金經理將聚集更多的資源,不會像以前一樣隨便一個基金就能募集到一大筆錢,這是一個自然選擇的結果,所以300億的基金出現也是合理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多位受訪者提到,興全合宜的出現與金融監管環境的變化亦有關聯。由于資管新規使得很多固定收益類產品被叫停,其中部分資金選擇轉向市場,這是觸發權益基金爆發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當然,謹慎是必然的。深圳一位公募人士指出,“300億的基金,一旦搞砸了是要砸招牌的。而且這可能不僅僅是興全一家基金公司的事情,一旦客戶被傷害,幾年內可能都不會再買基金了,所以監管對此非常謹慎,因為不能再讓QDII的歷史重演。”
在1月16日興全合宜的熱銷中,監管相關部門確實在當日上午通過電話向興全基金傳達了相關訊息,指示興全基金引導投資者理性購買,不宜過度狂熱。因此興全合宜大部分的銷售實際上都在上午完成,下午補充的量并不多。
在興全合宜募集300億的消息傳出后,也有坊間傳聞稱興全或將增聘一位副總經理共同管理該基金,對此興全方面向記者回應稱,目前并無這方面計劃。興全相關人士表示,“增聘基金經理是嚴謹慎重的事情,需要公司綜合評估做出決策,不過我們會匯集團隊力量支持興全合宜的投資管理。”
巨基或強化藍籌風格
興全合宜出現之后,很多聲音開始討論,如此大規模的基金該如何操作?“買藍籌”幾乎成為業內認為該基金在建倉期必然會做出的選擇。
來自公募和私募的多位機構人士在1月1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如此大規模的基金必然會選擇估值偏低的股票進行配置,而金融股尤其是銀行股等偏藍籌風格的板塊或是這類基金較為傾向配置的方向。
上述機構人士認為,在目前全球藍籌牛市的背景下,愈來愈多類似興全合宜這種規模很大的藍籌基金的出現,將極有可能繼續強化市場的藍籌趨勢。
其中,滬上一位公募基金經理指出,“A股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上證50漲成這樣的情況,尤其最近這一波行情并沒有太多增量資金入場,都是存量資金在博弈,那肯定要選擇流動性更好的股票。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興全合宜一天內募集到了300億,加上之后還有富國、中歐等很多公司都在狂發權益基金,但即便就是募集到1000億的資金入市,他們的配置方向還會是藍籌,至少2018年上半年依舊是大盤藍籌的行情,目前看不到任何可以扭轉這種風格的外部力量!
華南一位公募投資總監亦認為,這些大規;饡x擇偏藍籌的配置方向。他表示,“結構牛市,強化藍籌風格是必然的,但未來市場的操作難度將愈來愈困難。尤其規模越大,挑戰會越高!
據統計,1月8日以來發行的興全合宜、華夏穩盛、華安紅利3只爆款基金,合計認購資金預計超過400億元,形成2015年下半年股市調整以來最大規模的基金募資潮。除此之外,多只即將發行的基金也是潛力爆款,這批基金最終究竟會選擇怎樣的建倉方向,將對市場產生不可忽略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機構人士開始提出看好創業板的觀點。融通逆向策略擬任基金經理張延閩認為,創業板指數基本見底了。他表示,創業板指數調整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是業績的下滑,目前來看,創業板業績已有回暖跡象。
張延閩認為,未來創業板會出現分化,兩類公司會脫穎而出:一類是獨角獸類的公司,其業務是稀缺的,在A股市場獨一無二;一類是長期穩健的公司,創業板能保持每年20%的利潤增速,是成長股中的價值股,市場也稱之為“創藍籌”。過去一年時間,市場以大為美、以胖為美,市場為行業龍頭付出了較高的溢價。但是未來市場將會“以強為美”,只有真正長期回報好的行業龍頭才能上漲。
新機構時代
愈來愈多權益基金賣爆的背后,另一個值得重視的事實在于,散戶將愈發邊緣化。
機構的主導強化,是大時代的轉變。自從2015年年中股市大幅調整以來,監管層對股市進行嚴厲監管,諸多橫行股市的游資和牛散紛紛折戟,其中最具標志性事件無疑是徐翔的隕落,從彼時開始,很多事情便已經注定要發生變化。
滬上一位受訪公募基金經理向記者詳述了當前A股所處的情況。他表示,目前監管層對基金公司、險資都有窗口指導,賣出量超過2000萬一旦下單,幾秒鐘內監管層電話就會打過來了,而且這個2000萬是針對整個公司的,不是單只基金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盤不可能會跌。除了機構,現在股票大戶也要被監管,一些大戶賣出過高,第一次或者第二次都還是券商營業部的風控致電,第三次就直接交易所致電了。如此嚴格監管的環境之下,炒作小票土壤難存,競爭將在機構間展開。
從開年滬指走出26年來的首次11連陽,但市場的賺錢效應并不高的現實情況亦可見,A股已然是機構主導的天下。
深圳一位公募人士1月17日向記者指出,這兩年A股入市資金明顯以機構資金居多,機構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在提升,A股逐漸機構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事實上,“炒股不如買基金”的觀點確實在不斷深入人心。對于普通散戶來說,在機構占比越來越多的市場環境下博弈,無疑難度極高,選擇將資金交給機構或是一個更大眾化的選擇。
正如有機構人士對包括興全合宜等在內基金的熱銷評論所言,“市場永遠不缺錢,缺的是能持續賺錢的人,大量資金追逐少數優秀的管理人。要是以前看到這種情況我們會說市場要見頂了,而現在卻不能這樣說,游戲規則變了,散戶逐漸退出市場是市場進入成熟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