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5月15日(星期二)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介紹2018年4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并答記者問。
以下為發布會實錄:
日本經濟新聞記者:1-4月份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速是12.4%,從去年的下半年開始,一直持續放緩,您認為這背后是什么原因?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的放緩對中國的地方經濟有哪些影響?
劉愛華:謝謝你的提問,你注意到了基礎設施投資1-4月份繼續有所放緩。1-4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是12.4%,仍然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應該是不低的速度。目前中國經濟整體上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固定資產投資在過去的高基數基礎上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空間和現實條件已經不太允許,在這個階段更重要的是,通過投資優化供給結構。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基礎設施投資能夠保持目前的12%以上的增速已經是不低的增速。
去年以來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的放緩,一方面是和去年的高基數有一些關系,去年基礎設施投資一直保持了接近20%的增速;另一方面,近期以來按照三大攻堅戰的要求,政府采取了規范清理PPP項目、規范地方舉債融資行為等措施。PPP在中國是比較新的事物,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所以針對這些不完善的地方,采取一些措施規范清理,從長遠來講,對PPP項目自身的穩健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對整體投資的穩健運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投資短期可能受到一定影響,但能夠保證長期投資更加穩健、更加健康。
從中長期來講,目前我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基礎設施方面的空間還是非常大的,潛力也非常大。比如說我國基礎設施人均資本存量目前只有西方發達國家的20%-30%,所以在這個方面空間非常大。再比如西部還有一些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的存量與東部相比,差距也是比較大的,目前西部基礎設施的存量大概只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從這些方面來講,基礎設施的空間還是非常大。同時,目前財政金融運行都比較穩健,我國的儲蓄率還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有能力、有條件使基礎設施的潛力得到發揮。所以從中長期來看,基礎設施投資應該會保持比較穩健可持續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