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19日電 2018年5月19日至20日,由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承辦、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和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協辦的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舉辦,論壇以“新時代金融改革開放與穩定發展”為主題,探討中國金融的當下與未來。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在致辭中表示,在繁榮與失序并存的時候,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時代,中國的金融業能否在降杠桿和化解風險中穩步前行;在創新與公司治理不相協調之際,進一步打開大門能否保持中國金融業的競爭,這一切也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下為文字實錄:
大家上午好!
2018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金融業改革正蹄急而步穩,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到今年兩會對金融改革的新布局,從海南博鰲宣布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新舉措,到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透出的金融發展新動向,黨和國家對金融業高度重視和寄予厚望,這更是我們學界、業界不斷奮進、矢志報國的不竭源泉和澎湃動力。
身處新時代,肩負大使命。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新時代的金融改革開放與穩定發展”。四十年來,正是因為對改革開放的堅定推進,中國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只有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我們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績。然而在新的起點上我們也面臨更大的機遇與挑戰。
為應對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中國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寬松的環境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但也使得中國經濟的債務率急劇攀升;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革命推動著中國經濟的新舊動能轉換,推動著傳統金融的變革和新金融的發展,但創新的試錯也帶來了秩序的失調和風險的積累。在繁榮與失序并存的時候,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時代,中國的金融業能否在降杠桿和化解風險中穩步前行;在創新與公司治理不相協調之際,進一步打開大門能否保持中國金融業的競爭,這一切也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無數例子已經證明,合理有序地推進金融業的對內對外開放能夠給一個國家帶來繁榮和發展,反之則會帶來危機和蕭條,如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國金融改革開放之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是我們金融人必須回答的時代命題,期待到會的嘉賓為我們貢獻你們的智慧和力量。
此外,本屆論壇還設立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金融科技、資產管理、文創金融以及精準扶貧等話題,讓我們共同探討如何讓金融回歸初心,讓好的金融創新降低信息不對稱性,推進經濟資源的普惠,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增強社會的整體福利。
朋友們,正是在各位的積極參與支持下,清華五道口金融論壇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受到海內外金融界的廣泛關注,成為論道金融發展的平臺,希望大家以獨到的見解和思想充分討論,開放交流,共同打造一屆貢獻智慧的高品質論壇。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