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市場高度關注的蘋果期貨運行情況,鄭商所作出了積極回應。證券時報記者近日整理了市場投資者關注的熱點、難點話題,于昨日就五方面問題對鄭商所進行了采訪。
證券時報記者:蘋果期貨品種研究和籌備做了哪些工作,合約規則和標準是如何制定的?
鄭商所:在蘋果期貨的研發過程中,鄭商所積極開展市場調研和課題研究,力求合約規則設計的完善。先后20余次深入陜西、山東、河南、山西、北京等蘋果主產、主銷區,走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現貨企業、質檢機構等單位100余家。
與中國蘋果產業協會、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行業協會和科研機構以及長安期貨、魯證期貨、格林大華期貨等會員單位開展7項課題研究;協辦或參與行業大會并進行關于蘋果期貨的主題發言6次。
通過調查問卷方式征集現貨企業和會員單位意見60余家;召開內外部規則論證會10余次,參會專家超過百人。蘋果期貨的研發凝聚了社會各界專家的熱情和智慧。合約規則制定以調研結果為基礎,以產業發展方向為導向,以服務現貨企業為落腳點,結合期現貨市場規律制定完成。
證券時報記者:為什么交割標準和現貨流通市場的標準有較大差異,比如容許度為何明顯高于現貨市場?為什么很多現貨企業覺得交割難?蘋果期貨交割標準會不會改變?
鄭商所:蘋果期貨交割標準是通過參考各級現貨標準、反復征集行業協會和現貨貿易商的意見制定的,比較充分地反映了現貨市場實際,交割標準本身并沒有和現貨流通中的標準存在較大差異。
期貨交割標準是期貨交易制度的一部分,是期貨交易和報價的依據。而現貨市場流通標準是參考性的,可以協商的,尤其是對蘋果來說,現貨市場精細化分級意識不強,且對已有標準的執行力度不足,不符合標準還可以再協商議價。因此,期貨交割標準與現貨流通標準之間的差異,本質上不是標準本身嚴與松的差別,而是執行的嚴與松的差別。
蘋果期貨將秉承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在運行過程中,隨時關注現貨市場情況,聽取現貨市場意見,不斷完善合約規則制度設計,這也是所有期貨品種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經過程。
期貨市場所有的品種,都是從上市到走向成熟,都難免與現貨市場經歷一個磨合期。通過不斷地完善相關規則制度、優化倉庫布局等來適應現貨實際。蘋果期貨也會持續關注現貨市場變化,不斷完善規則合約設計。需要強調的是,為維護市場三公里原則,涉及到相關規則制度的調整,一般都會在新掛牌的合約上實行。
證券時報記者:市場上到底有多少可供交割品?有部分市場人士測算,蘋果期貨可供交割品在總產量中的實際占比可能低于10%,交易所有沒有做過相關測算?
鄭商所:在蘋果期貨上市初期,在一些宣傳材料上,對蘋果期貨可供交割品也做了解釋。蘋果期貨基準交割品,是國標一等級以上,在總產量中的占比比較高。根據歷史數據來看,歷年達到一等果標準的蘋果,也就是80mm蘋果以上的占我國蘋果總量的40%以上。
現在市場認為符合標準數量較少的認知,主要是源于兩個方面:
第一個是,2017年產地陰雨天氣,導致蘋果上色情況較差,育果率低,但每個地區情況不同差異性很大。
第二個是現貨市場混級習慣,不利于產業標準化發展和優質優價理念推廣。據了解,一些現貨客戶已經表示,在新產季下來時,會按照蘋果期貨標準進行精細化篩選和分級。從這個角度說,蘋果期貨為產業引入了標準化理念。對于80mm以上蘋果不設置升貼水,是因為這類蘋果占比小,蘋果代表性不強。
證券時報記者:有行業人士認為當前蘋果期貨市場投機氛圍濃厚,套期保值功能沒有發揮,交易所怎么看?
鄭商所:5月份,標準倉單和車船板交割方式都順利進行。針對蘋果期貨實際控制關系賬戶組合并持倉超限的情況,交易所依照規則對2組共5個客戶紀律處分,并將紀律處分結果記入中國資本市場誠信信息數據庫。
針對具有實際控制關系賬戶但不如實申報相關信息的情況,依照規則對1組共6個客戶采取限制開倉1個月的監管措施。
在市場監管措施上,我們提高了7月份合約保證金,交易所已經根據市場情況提高日內平今倉手續費。
證券時報記者:在服務三農,加強扶貧效果和投資者教育方面,交易所有哪些計劃?
鄭商所:蘋果期貨的投資者教育在持續進行。一是上市前組織全市場視頻培訓,講解蘋果期貨合約規則及相關制度;二是上市后持續開展投資者教育活動,在蘋果主要產銷地舉辦60余場市場會議;三是臨近交割月組織質檢機構通過視頻講座形式就普遍關心的交割制度進行講解;四是在交易所網站、微博、微信等放置蘋果相關宣傳材料、講座視頻等,將培訓范圍擴大到更多的投資者。
目前,鄭商所在四個貧困縣設置了7家交割倉庫和計價點,未來鄭商所將持續開展市場培育活動,同時探索蘋果期貨“保險+期貨”試點,為果農提供風險管理服務,助力果農穩定收入。
(原標題:鄭商所五問五答蘋果期貨熱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