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訊 7月16日從工信微報公眾號獲悉,工信部部長苗圩《求是》撰文《加強核心技術攻關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文章指出,解決我國制造業核心技術的短板問題,關鍵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堅持立足當前和著眼長遠相結合,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引導企業加強研發攻關和應用推廣;堅持融入全球產業鏈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相結合,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技術創新;堅持市場機制與政府作用相結合,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及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強化國家戰略引領,引導創新要素更多投向核心技術攻關,大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建立健全基礎研究支撐體系。把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前瞻部署,推動不同領域創新要素有效對接。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引導技術能力突出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加大中央財政對基礎研究的穩定支持力度,健全技術創新基金運行機制,引導地方、企業和社會力量增加基礎研究投入。加強轉制科研院所創新能力建設,引導有條件的院所更多聚焦科學前沿和應用基礎研究,打造引領行業發展的原始創新高地。繼續完善以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為核心的分類評價機制,為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提供“一輩子只干一件事”的必要條件。
建立健全制造業創新體系。按照“一個明確,四個突出”的思路,明確面向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這一功能定位,建設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創新中心要突出市場化,按照“小核心、大協作”的模式,以資本為紐帶整合資源,遵循現代企業制度規范運營。要突出協同化,抓好產業創新聯盟建設,使之成為輻射帶動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要突出產業化,補上從實驗室產品到生產線產品之間涉及的工藝、專用材料、專用設備、標準和檢測能力等短板和弱項。要突出可持續發展,通過技術服務、產業孵化、知識產權運營等商業模式創新,實現基于自我造血的循環發展。同時,統籌推進國家和省兩級創新中心建設,構建多層次、網絡化制造業創新體系。
建立健全產業創新生態體系。繼續健全產業與科技協同對接機制,圍繞制造業核心技術創新突破的需求,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入揭榜掛帥機制,支持龍頭企業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組建產學研用聯合體,推動體制機制創新,開展核心技術研發攻關。用好首臺套、首批次等政策工具,推動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在應用中不斷迭代完善。面向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建設集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為一體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切實加大知識產權侵權懲罰力度,為產業協同創新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制造業人才培養體系。完善學科專業設置,創新培養機制和模式,培養高層次技術人才、高素質技能人才、高水平經營管理人才,培育工匠精神和企業家精神,構建一支高素質、能夠滿足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需求的人才隊伍。在我國優勢科研領域設立一批科學家工作室,培養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國際眼光的戰略科學家群體。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各類人才計劃,突出關鍵領域高層次人才培育。對從事核心技術研發的領軍人才,賦予其創新活動主導權和創新成果支配權。進一步健全創新人才評價體系,完善有利于高端人才創新的評價標準和制度。積極發揮地方政府作用,完善高端人才收入分配、戶籍居住、上學就醫等激勵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