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企業創新應有之義
書名:《源創新小典》
作者:【美】謝德蓀、張力軍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從歷史經驗來看,人類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創新,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也源自創新。創新無論是對于一個國家,還是一家企業而言,重要性毋庸置疑。在當前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環境下,企業創新的重要性是衡量一家企業,能否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持續生存發展的關鍵,也是一家企業社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對于創新的理解可謂見仁見智,特別是對于企業創新而言,各方面的理論較多。美國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謝德蓀歷經20年,梳理中美兩國多家企業的商業模式,創造出企業破局理論——“源創新”。在他提出的理論中,商業創新可以分為流創新與源創新。流創新中的“流”是“節流”的延伸,指能改善現有價值鏈的創新活動;源創新也可以直譯為顛覆性創新,指從無到有的創新。這無疑是一種全新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創新思考者的基本思維品質,目標是要幫助思考者應對未來問題。在由謝德蓀所著的《源創新小典——未來企業的成長密碼》一書中,他對源創新理論開辟了一種全局解讀“創新”的方法論,對各類創新行為做了清晰劃分及價值闡釋,并對具有投資價值的“源創新”戰略提出了清晰的實施策略及概念模型。
通過很多企業的經歷可以知道,企業創新性需要重視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和生存的動力,也是企業適應社會發展狀態的重要方法。企業的創新思維要求我們在創新中尋求發展,使之成為促進企業管理效率和管理模式改變的重要手段。只有讓創新思維成為一種工作習慣,積極轉變思維習慣,竭力突破思維定勢,努力掌握創新的內在規律和特點,勇于用新思路謀求新發展,敢于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才算真正具備了創新思維、掌握了創新思維方法。
從流創新向源創新的轉變,是創新思維的轉變、創新能力的加強。源創新不是簡單等同于企業要徹底摒棄現有的創新方式,而是要走出舒適區,勇于闖蕩“無人區”,培育更多的技術、理念、模式。源創新著眼點是開拓新市場、創造新價值,構建一個生態系統。書中指出,流創新的著眼點是產品改進、流程改進、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等價值鏈上的優化工作。蘋果公司通過設立App閉環生態系統,成功將硬件的銷售變成了內容提供商的終端,這樣蘋果公司就變成了平臺,讓參與雙方都正向互動。
由于源創新是從無到有的實踐,在這一過程中,難免會有爭議,經濟回報也不會即可兌現。這就要求無論是市場空間,還是政策導向,都不妨帶著寬容的態度,以面向未來的眼光,給新生事物一些時間,為創新模式保駕護航。源創新是推動一個新理念價值的實現,從而提供社會價值。作者認為,可以把所有成員分為兩類團體:第一類團體是這個新理念價值實現的直接得益者,第二類團體是能夠幫助這個新理念價值實現的提供者。源創新推動者通過平臺,用自身的核心能力把這兩個團體連接起來,有效平衡兩個團體的利益,促成網絡成員的協同效應。很自然地實施源創新戰略,其基礎是兩面市場商業模式。
中國企業應努力向價值鏈的頭部奮進創新,形成“源創新”,促進誕生出更多真正屬于本土企業的技術和理念。作者認為,中國企業的創新之路目前存在過度追求快速套現等短期行為,這種投機是在利用中國龐大的市場,對中國的創新環境實質上起到了負面作用。有些企業創新做的是“從0到1”的事情,是理念、技術、模式的創新,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創新更多是“從1到N”的簡單復制,所以在創新的道路上,有的企業成了新理念、新模式的“誕生地”,有的則成了“復制工廠”。后者短期內可能依靠人口紅利實現迅速增長,但前者則能真正引領時代的浪潮,突破性地打造更優越的經濟模式,形成源創新。
當前,互聯網通訊技術的廣泛應用影響著企業新的商業模式、商業思維的發展。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后,中國企業在互聯網應用上的創新活力與成就有目共睹。不過,作者指出,一些“一窩蜂創新”同樣令人擔憂。從共享單車到直播答題,模式很單調,軌跡很相似:新風口一經出現,企業和投資者就會蜂擁而至、跑馬圈地、瘋狂砸錢,競爭呈現同質化、低質化,創新更無從談起。盲目地跟風模仿,既傷害企業的創新熱情,也不利于創新能力的持續培養。
企業創新的核心是創造價值,企業創新能力的大小取決于卓越價值的創造能力。企業創新解決的是價值創造的問題,企業要選擇為誰創造價值、創造什么樣的價值。由此形成的商業模式創新,是所有企業經營的核心和基礎,也是企業家必須掌握的思考邏輯。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全新的時代,要求我們對創新要有一個全新的視角。市場風口總在變化更迭,但源創新的價值及其為企業帶來的生機與活力是持久的。通過本書,作者希望以開放的方式與眾多企業共享理論成果、探索實踐方式,共同努力解答好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考題,助力中國的創新發展,這也是企業進行源創新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