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ESG投資成金融業“新發展觀”
中證網訊 12月4日,多位專家在第六屆中國責任投資論壇(China SIF)年會上表示,國內綠色金融已在提速發展階段,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投資正成為金融業的“新發展觀”。不過,目前ESG投資在中國應用較少,面臨的最突出問題是上市公司相關信息披露不足。據悉,環境部和證監會將分三步走來推進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并在2020年前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開展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表示,自2016年七部委出臺《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來,各部門積極推動綠色金融和責任投資發展,意見中約有一半已落地。未來國際綠色金融發展趨勢或包括綠色資產證券化、綠色PE/VC、綠色金融與智庫和數字技術的結合、金融業的環境信息披露、金融機構的環境風險分析等。馬駿建議,機構投資人可以通過發展更多的綠色金融產品、進一步普及綠色投資理念、加大責任投資方法研究等手段發力,推進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
年會發布了2018年融綠-財新ESG美好50指數(SGCX-ESG50 Index)。該指數由商道融綠和財新數據共同推出。商道融綠董事總經理張睿指出,實際數據證明A股市場ESG績效和投資回報相關明顯,ESG美好50指數三年間業績超過滬深300同期16.6%,另外根據融綠A股上市公司ESG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的ESG評級近年提升明顯,反映出我國各行業對ESG的重視程度均有所提升。
深圳市綠金委副主任肖志家指出,不久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綠色投資指引(試行)》對于擁有證券交易所和眾多活躍金融機構的深圳來說是推動ESG投資的重要契機。
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何杰表示,深圳市尤其是福田區匯集了眾多金融機構,有發展綠色金融的天然優勢,將通過“金融+環境”和“金融+社會”打造綠色金融創新中心、社會影響力投資高地。福田區正在推行的多項措施包括:著力推進社會影響力基金,鼓勵轄區金融機構加入PRI等國際倡議,探索推出社會影響力債券,推動國際交易合作,倡導《全球社會影響力投資共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