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不斷擴大 外貿舞臺更加寬廣
第二屆進博會將于11月在上海召開。從曾經的短缺經濟到如今的貿易大國,中國經濟華麗轉身,而逐夢經濟強國的改革開放舉措正在并將繼續推出。
全球經貿規則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從曾經的旁觀者、追隨者到如今的重要參與者、維護者、制定者,中國的經濟當量持續增強,將對世界經濟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專家認為,在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一些重要矛盾和制約因素開始集中顯現,建設貿易強國的緊迫性與重要性凸顯。面對不確定性因素,應堅持干好自己的事,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來推動外貿產業由大變強。
三大變化 外貿發展上新臺階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魏浩表示,自從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外貿產業發展十分迅猛,在規模、質量、結構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績。對外開放政策讓外貿企業有機會吸取和利用國外各類先進的生產要素,成為行業領軍企業。與此同時,外貿企業與各類內資企業形成很強的關聯,保持了較強的比較優勢。
規模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8年,我國一直是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2018年,我國貨物進出口占全球份額為11.8%,其中出口占12.8%、進口占10.8%。
質量上,1999年至2018年,我國出口商品中高新技術產品所占比重從12.7%上升至30%。
“朋友圈”,1978年至2018年,我國貿易伙伴由40多個發展到230多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關系日趨緊密。2013年到2018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額超6萬億美元,年均增長4%,高于我國同期貨物貿易整體增速,占總額的比重為27.4%。
專家認為,我國的優勢主要在規模方面,在質量、效益、創新等方面還有不少“短板”。今后,要加快外貿轉動力調結構,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推動外貿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打造中國品質、中國品牌、中國服務,實現外貿由大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