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家科創板IPO企業融資803億元
科創板開板并試點注冊制,是2019年中國資本市場的一件大事。科創板為眾多創新、創業型企業打開了進入資本市場的大門,科創板的包容性也讓符合上市條件但目前尚未盈利的企業擁有了上市融資的機會。
《證券日報》記者查詢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后發現,截至12月21日,在A股IPO融資規模前十大企業中,有4家來自科創板。同時,科創板以67家的IPO數量和803億元的融資總額在A股各板塊中分列第一位和第二位。
在67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中國通號的融資規模最高,達到105億元;其次是金山辦公的46億元和傳音控股的28億元。在科創板已上市公司中,目前有5家公司融資規模超過20億元,占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的7%,融資總額合計達到231億元。另有23家公司融資規模在10億元至20億元之間,占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的34%,合計融資總額為304億元。其余39家公司,占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的58%,平均每家融資額近7億元,合計融資總額為268億元。
一位私募機構研究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科創板的亮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多元化的上市制度;另一方面,市場化定價和自主決定發行規模。目前科創板普遍出現超募現象,融資規模和市場影響力更高,投資者對新成立的科創板熱情高漲,助推了機構投資者涌向科創板。
安永發布的中國內地和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19年A股市場預計共有200家公司首發上市,融資2528億元人民幣,IPO數量同比增加90%,融資額同比增加82%,創2012年以來融資額的新高記錄。科創板成功開市以及多個百億元級IPO的發行是融資額增加的主要原因。今年A股IPO集中活躍在下半年,共有136家公司在下半年成功上市,融資1924億元人民幣。
從行業來看,在科創板啟動的推動下,科技、傳媒和電信企業IPO數量一舉超過工業企業,躍居新股發行數量第一。郵儲銀行、浙商銀行等大型IPO推高了金融業融資額,名列融資額行業首位。從地區來看,廣東和北京分列IPO數量和融資額第一。與去年相比,北京共有28家企業在A股上市,IPO數量增長211%;在北京上市的IPO公司中,5成以上來自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4成在科創板上市。
安永審計服務合伙人汪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A股市場的IPO情況讓人歡欣鼓舞,IPO發行數量和投資額雙雙大幅增長,尤其是科創板的IPO活動非常活躍。
“科創板實行注冊制已產生很好效果,審核效率非常之高,平均審核周期不超過4個月,而且審核過程透明度高,信息披露反饋意見的問題及相關回復及時,使得整個審核節奏與其他板塊相比效率明顯提升。”汪陽認為,科創板在發行定價、推動券商跟投等方面,對其他板塊具有一定借鑒作用,尤其是將市場價格決定權交給市場的舉措,值得肯定。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科創板的推出,受益最大的是創新型科創企業,這些企業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因此市場化的科創板愿意給這些公司更高的估值與融資額,科創板有不同的IPO標準,這將使科創板比其他板塊更具包容性,也更有彈性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