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措施頻出 金融開放向縱深推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今年以來,金融開放繼續向縱深推進,政策措施密集出臺,進展良好。業內人士認為,下一步,需確保各項開放措施切實落地,同時完善監管方式方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外資金融機構接連落戶
從政策層面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繼2018年推出四個方面15條開放措施后,銀保監會在2019年又推出19條對外開放措施,市場反應積極。目前,上述共34條開放措施涉及的法規修訂已基本完成。
當前,金融對內對外自主開放措施進展良好,絕大多數措施已在法律層面和實踐層面落地。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介紹,疫情并未打亂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節奏。近期,萬事達卡進入銀行卡清算市場的籌備申請已獲批,惠譽成為繼標普之后第二家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評級公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已實現對其在華合資證券公司的控股,貝萊德、路博邁等外資金融機構的準入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銀保監會積極審核外資機構提出的市場準入申請,推動更多對外開放實例盡早落地。2019年全年和2020年一季度,銀保監會共批準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27項籌建申請和26項開業申請,批準外資銀行保險機構增資94.95億元。
提升監管能力
對于下一步金融開放的工作,全國政協委員高迎欣建議,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綜合實力,盡快允許香港銀行跨境向珠三角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放定向貸款,允許珠三角銀行跨境支持在香港的內地企業。
在保險業方面,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壽險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周燕芳認為,跨境健康保障的供給需要通過保險業務創新解決。她建議,允許創新開發跨境人民幣保險,出臺在上海試點跨境人民幣保險的指導意見,并提供相應外匯管理政策支持。
“金融開放會給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監管部門的監測和風險管控都提出一些挑戰,相信金融能夠支持區域協調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形成良性互動,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出新的步伐。”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2020年是我國金融開放的關鍵一年,原定在2021年取消的證券、基金、期貨外資股比限制提前至今年完成,協調推進金融開放程度與金融安全程度成為年內一項重大任務。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強調,銀保監會將一如既往地歡迎和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各國金融機構來華投資和拓展業務,對符合條件的申請加快審批,促進提升外資參與度和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同時,將不斷完善與開放水平相適應的監管方式方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易綱強調,下一步,將繼續落實好近年來宣布的金融開放措施,確保各項措施全部切實落地,吸引更多外資和民營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將擴大開放與加強監管密切配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