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70%”透視2019年銀行理財市場之變
中證網訊(記者 歐陽劍環 陳瑩瑩)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與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聯合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9年)》(《年報》)。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副總裁管圣義16日表示,如果說2018年,“資管新規”、“理財新規”落地的當年是理財凈值化觀念轉變的一年,2019年就是銀行理財轉型發展實施落地的十分重要的一年,銀行理財轉型取得了積極進展。
對于《年報》中的系列數據變化,管圣義總結道,可以用幾個“70%”的數據來進一步說明。
一是銀行理財凈值型產品余額增幅70%左右。年報中顯示,2019年末,凈值型產品存續余額10.13萬億元,同比增長68.61%,占全部非保本理財余額的43%。這說明銀行理財產品的存量的增長以凈值型產品為主。
二是凈值型產品募集增幅70%左右。2019年凈值型產品累計募集資金50.96萬億元,同比增加20.54萬億元,增幅67.49%。這說明凈值型產品發行力度不斷加大。
三是開放式產品存續余額占比為70%左右。從年報中看出,2019年月度計算看,開放式產品余額占全市場余額比重整體呈逐月上升趨勢,月度平均占比在70%,高于2018年。
四是風險等級為二級(中低)類的產品募集總量占比70%左右,年報顯示占比為72.49%,這說明,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大部分是風險等級中低偏下的理財產品,總體的風險還是小的,個別產品的風險不會影響到整體。
五是同業理財降幅70%,較2017年末降幅達74.08%。同業理財規模余額已經壓降到只有0.84萬億元。我們知道同業理財的規模高點在2017年,年報顯示過去一年,同業理財規模仍持續下降,有利于減少“資金空轉”現象。
六是理財資金的70%配置了標準化資產。理財資金投向存款、債券(含同業存單)及貨幣市場工具的余額占全部投資余額的71.75% 。其中,債券資產占理財產品投資余額的59.72%。
七是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存續余額占全部理財存續余額的70%左右,月度平均為74%。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增加,體現出銀行理財以“債券+”為主的投資策略。理財投資債券占比60%和固收類產品占比70%都表明,債券市場行情變化對理財產品的凈值變化影響大。
八是國有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理財規模占市場總規模的70%以上,且近幾年來,均是如此。這類機構仍然是市場的主力軍,起到了理財行業引領的作用。從凈值化轉型看,股份制銀行的凈值化占比也是最高的,達到56.45%。
九是理財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比重在70%左右。年報顯示理財資金投向債券資產達到59.72%,即理財資金通過投資債券直接支持實體企業融資,如果再加上投資的非標債權資產、股權資產等,銀行理財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比重大約也在70%左右,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