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形勢組:下半年CPI漲幅將繼續回落 PPI降幅有所收窄
中證網訊(記者 劉麗靚)國家發改委7月30日消息,據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形勢組發布的報告顯示,這兩年,我國CPI運行受食品價格波動的結構性特征十分明顯,PPI則持續在低位小幅波動。展望下半年,我們堅持年初的基本判斷,即CPI漲幅將有所回落,PPI降幅有所收窄,物價總水平將有望繼續處于合理運行區間。
報告顯示,受翹尾消退和漲價因素動力減弱的影響,下半年CPI穩步回落,全年CPI運行呈“前高后低”走勢。首先,下半年CPI的翹尾僅為1.1%,比上半年翹尾縮小了2.2個百分點,明顯低于過往三年的平均水平,由于CPI走勢與翹尾基本保持一致,這預示著下半年CPI將繼續回落。其次,下半年食品價格對CPI上漲的支撐力將減弱。由于豬肉價格去年下半年開始大幅上漲,對比基數的提高意味著今年下半年豬肉價格同比漲幅會明顯回落,四季度有可能轉負,屆時對CPI的拉漲力也將大幅減弱。根據近六年蔬菜、水果價格的季節性變動情況,預計下半年菜價、果價同比變化大部分時間將處于相對下降狀態。
報告指出,下半年穩價因素進一步增多,物價總體走勢保持平穩的基礎牢靠。下半年,復工復產、復市復商復消的進度和匹配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循環必將加快,由此穩定物價總水平的因素將增多。隨著全國范圍的服務消費進一步恢復,預計旅游等服務價格會穩步回升。但在落實防疫常態化精準化的背景下,考慮到居民消費心理與行為相對謹慎,扎堆消費、聚集消費、跨區域消費規模很難在短期內快速放大,預計服務價格漲幅有限,很難超過過往年份下半年消費旺季的最大漲幅。值得關注的是,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機制性操作已經形成,總體而言,全國肉、菜等農副食品產能和儲備都有保障,供給總量是充足的,即便局部地區疫情有零星反彈,對居民家庭的肉菜供應也能及時補給到位。
報告指出,洪澇災情等短期沖擊性因素難以持續放大CPI波動率。進入梅雨季以來,長江流域地區遭遇持續強降雨過程,不少河流湖泊超過警戒水位。歷史上看,洪澇災情曾經影響CPI的內在機理是,災情導致糧食、蔬菜、水果、畜類等農副食品供給減少,再加上交通運輸不暢,造成食品價格上漲推升CPI。回顧近五次較大洪澇災情對食品價格的影響,災情影響最多持續一個季度左右,災情過后食品CPI會有一定幅度上漲。當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速,農業科技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加之防災應急管理體系逐步完善,預計災情過后災區農產品生產會加快恢復,大部分農產品供應將恢復到正常水平,不會對CPI運行產生持久性擾動和趨勢性影響。
報告認為,下半年PPI降幅或將收窄,主要受海外疫情、全球寬松貨幣環境及國內需求的影響。目前,海外疫情仍處在擴散和蔓延階段。樂觀估計,三季度末全球疫情出現拐點,四季度主要經濟體開始恢復運轉。如果全球抗疫形勢往樂觀方向發展,那么三季度末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可能筑底企穩,四季度震蕩回升,PPI環比增速可能持續為正,PPI降幅將進一步收窄。目前,主要經濟體相繼開啟寬松貨幣模式。國際經驗表明,在弱復蘇環境下,全球寬松貨幣環境將加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由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是國內PPI變化的重要擾動因素,其價格波動將直接放大PPI波動率。當前,國內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積極向好,逆周期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基建、房地產、制造業投資逐步恢復,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也在回暖,鋼材、水泥等建材價格開始回升。在“六穩”工作和“六保”任務要求下,預計下半年投資和消費需求會進一步回升,工業品價格波動中樞將有所上移,由此對PPI筑底企穩形成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