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市標準統一 境外機構投資債市更加便利
銀行間債市境外機構投資者可直接或通過互聯互通方式投資交易所債市
制圖/王力
數據來源/Wind
中央結算公司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中國人民銀行9月2日消息,為進一步加強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配置人民幣債券資產,人民銀行與證監會、外匯局共同起草了《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證監會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有關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即日起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公告》起草說明提出,按照“同一套標準、同一套規則的一個中國債券市場”的原則,統一準入標準,優化入市流程,鼓勵境外機構作為中長期投資者投資我國債券市場。已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可直接或通過互聯互通方式投資交易所債券市場。
交易所債市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
《公告》共十六條,主要內容包括境外機構入市要求、投資方式及投資范圍、托管結算安排、數據報送與交易報告庫要求等。其中,在投資方式及投資范圍方面,《公告》明確,通過直接入市渠道及債券通渠道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無需重復申請,可直接或通過互聯互通投資交易所債券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境外機構投資我國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渠道將得到大幅拓展。
《公告》明確,境外機構既包括境外央行、貨幣當局、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等主權類機構,也包括在我國境外依法注冊成立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信托公司、資產管理機構等商業類機構。境外機構入市方式與現行規定保持一致,即主權類機構需向人民銀行提交申請,商業類機構需向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提交申請。境外機構不再以產品名義提交申請,無需逐只產品入市。
債市開放加速
今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新規,明確并簡化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要求,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我國金融市場。
9月1日,直投模式下直接交易服務開始試運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表示,直投模式下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可直接向境內做市機構發送報價請求并達成現券交易,還可使用交易分倉、一攬子交易等便利性功能,投資交易中國債券的效率進一步提升。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以法人為統計口徑,461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通過結算代理模式入市,當月新增6家;574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通過債券通模式入市,當月新增10家。
外資青睞中國債券
擴大開放的政策效果逐漸顯現,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債券市場的認可度不斷提升。
近年來,國際主流債券指數紛紛納入中國債券。國家外匯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境外投資者凈增持境內債券和股票729億美元,其中凈增持境內債券596億美元、股票133億美元。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9月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該公司為境外機構托管的債券面額近2.5萬億元,自2018年12月以來連增21個月。
國家外匯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此前表示,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積極效果會繼續釋放。人民幣資產在全球范圍內具有非常好的投資價值。境外資金中長期增持人民幣資產的格局沒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