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地方區塊鏈 安全標準有望在上海亮相
上海證券報記者獲悉,為加強對區塊鏈技術的引導和規范,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安全有序發展,上海市地方標準《區塊鏈技術安全通用規范(征求意見稿)》(下稱《規范》)現已形成。根據上海市地方標準制修訂工作程序要求,上海市信息安全測評認證中心近日就《規范》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這意味著,國內首個地方區塊鏈安全標準將在上海亮相,區塊鏈“打假”將有規可依。與此同時,全國區塊鏈技術標準也正在制定的過程中。
我國已明確要求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和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在區塊鏈技術和產業應用快速發展階段,迫切需要關注區塊鏈技術應用中存在的、潛在的安全隱患。《規范》進一步聚焦、細化了區塊鏈技術的共性技術風險,提出對應的安全通用要求,對于促進區塊鏈技術健康發展和保障區塊鏈技術的安全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悉,《規范》是一項全方位、多層次的區塊鏈安全通用規范,涉及區塊鏈技術的各個層面。其中,擴展層中包括智能合約和服務訪問;協議層中包括共識機制、密碼學機制、個人信息保護及組網機制等;基礎設施層中包括存儲、網絡和計算。
此外,區塊鏈應用安全領域也是區塊鏈安全不可忽視的關鍵環節。目前,區塊鏈已經廣泛應用在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等諸多領域。不同行業的應用安全需求差別較大,《規范》聚焦區塊鏈自身的技術通用性安全,重點分析區塊鏈核心機制內在安全缺陷以及部署應用過程中可能引發的安全風險。其中,個人信息保護方面,《規范》要求,宜采用側鏈技術實現個人信息保護功能,將用戶業務敏感數據放到側鏈上,而不是存儲在公開的主鏈上。
上海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馬小峰表示,區塊鏈技術以安全可信著稱,自身的安全保護機制和方法十分重要,很多區塊鏈技術往往對應著相應的數字資產,因此,《規范》的出臺十分重要。從區塊鏈技術發展看,整個行業發展已經度過了初級階段,需要對于基礎標準進行明確,提升行業整體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