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目標引領資本市場新征程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新目標將引領資本市場新征程。錨定服務實體經濟根基,全面增強支持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應成為下一步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著力點。
全會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作為經濟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資本市場理應主動對標,更應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激發宏觀經濟“晴雨表”、創業創新“孵化器”、產業升級“助推器”等獨特優勢,助力新目標實現。
新征程中,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應著力全面提升服務科技創新的能力。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資本市場具有促進科技創新的獨特優勢,也一直扮演著給養新興企業、孕育新經濟模式、助力新產業發展的重要角色。特別是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以來,疊加創業板改革、新三板精選層改革的深入推進,資本市場初步形成了服務不同發展階段科技企業的多層次體系,支持經濟創新發展的巨大能量得到顯著激發。未來,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應以注冊制改革為龍頭,推進資本市場關鍵制度創新,設立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進一步提升對新經濟的包容度;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發展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等投資機構,壯大長期資本力量。
新征程中,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應始終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全會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金融活,經濟活;經濟強,金融強。資本市場的根基是實體經濟,脫離實體經濟的虛擬市場則會異化為泡沫叢生的投機市場。未來,資本市場應以支持國家重大戰略為基礎,引導更多資源投向經濟發展最迫切的部門,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應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為抓手,大力培育實體經濟“優等生”,做大實體經濟基本盤;應以促進科技與資本融合為重點,發揮政策傳導、預期引導等樞紐作用,鍛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新征程中,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應全面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眾所周知,資本市場是資源配置方式最靈活、效率最高、成本更低的金融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相對更為完善,更能發揮“無形之手”的資源配置功效,促進實業與資本的暢通。未來,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應以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為重點,深化交易所市場板塊改革,滿足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投融資需求,打通企業在多層次市場體系內部的成長通道;應完善退市制度,簡化退市程序,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市場生態;應推動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提升國際國內兩種資源的配置能力和效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目標已經繪就,新征程也已開啟。站在30年飛速發展的基礎上,資本市場更有底氣和能力去開創“十四五”發展新局面,實現資本、科技與實體經濟的高質量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