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十一年:改革開啟新紀元
10月30日,創業板迎來十一周歲生日。十一年來,創業板公司家數從28家增加至871家,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21.42%,總市值為10.40萬億元。創業板公司平均營業收入由2009年的4.74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20.6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5%。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聚集效應明顯。2019年凈利潤超過5億元的公司57家,市值超300億元的公司52家。
今年,創業板迎來發展歷程中一次重大改革——試點注冊制。改革后的創業板開啟了推進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紀元。
勇擔深化改革使命
2020年4月27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會議通過《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改革正式啟動。深交所扎實推進,僅用時119天,即完成全部準備工作。8月24日,首批18家創業板注冊制企業順利上市。
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一方面以注冊制為主線,在首發、再融資、并購重組領域全面實施注冊制,設置多元豐富的上市條件,進一步提高創業板包容性和覆蓋面,并系統完善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另一方面同步推進“增量+存量”改革,在制度適配、新舊銜接等方面作出一系列探索性安排,讓包括存量在內的市場主體從改革中增強獲得感,并為全市場推行注冊制積累經驗。
截至目前,創業板已受理首發、再融資、并購重組項目423家、223家、12家。創業板聚焦“三創”“四新”定位,首發申報企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公司占比近七成,也有傳統產業與新經濟深度融合的行業領先企業,為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注入強勁活力。
鑄就創新創業高地
十一年來,創業板不斷完善資本工具,助力企業做優做強。截至目前,創業板IPO融資金額累計達4889億元;共257家上市公司實施完成304單再融資,募資金額達2863億元;312家上市公司累計實施完成444單重組方案,涉及交易金額4144億元,募集配套資金超過1382億元。創業板注冊制首單小額快速融資項目,從提交申請到注冊通過僅用時8個工作日;首單重組申請,審核及注冊實際用時僅31日。
隨著創業板企業發展壯大,投資者也得以分享新經濟成長紅利。創業板公司十一年累計分紅近1900億元,占凈利潤比例超25%,累計實施股份回購121億元,657家公司復權后股價較發行價漲幅超100%。此外,49家公司被納入MSCI指數標的,196家公司被納入富士羅素全球指數標的,創業板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影響力日益提高。
如今,創業板已筑成創新創業企業集聚地。創業板公司年平均研發強度超過5%,高新技術企業達802家,占比為92%,戰略新興產業企業達569家,占比為65%,696家公司擁有國際或國內領先技術,超百家公司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展望未來,深交所表示,將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守定位、深化改革,將創業板辦出更大優勢和特色,促進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