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云:保險資管行業要把握好四大機遇
中證網訊(記者 薛瑾)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11月10日在第十五屆21世紀亞洲保險論壇上表示,從未來發展看,我國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金融運行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一系列新變化,在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保險資管行業要按照市場化、專業化、產品化、投行化、國際化、數據化的發展目標和貼近實體經濟、貼近國家戰略、貼近行業需要、貼近民生建設、貼近社會責任的投資原則,把握好以下四大機遇。
一是立足內循環,發揮保險資金優勢,支持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做好長期資金的重要提供者。當前我國正處于新發展格局形成的大背景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國有企業改革、資本市場發展、國家戰略實施及重大工程建設等,亟需長期資金支持。而保險資金作為金融市場上具有期限長、規模大、來源持續穩定,易于資本化優勢的稀缺資金來源,可以在產業鏈優化調整和雙循環格局構建中發揮獨特的作用。在支持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擴大直接融資,優化社會融資結構的同時,也有利于擴大保險業參與國民經濟運行的深度和廣度,實現產業融合,發揮協同效應,提高配置質效。
二是立足大資管,在產品創設和產品創新上發揮專長,做好大資管市場優質產品的供給者。隨著資管新規以及相關配套細則的出臺,大資管進入公平競爭、融合發展、規范運作的新階段,產品化是保險資管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作為大資管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資管機構面向保險資金配置需要,創設發展了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資產支持計劃、組合類資管產品、保險系私募基金等系列產品,從產品質量、收益回報、安全穩健等方面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打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未來,保險資管機構要找準市場定位和競爭優勢,加快專業化、市場化、產品化、創新化建設,進一步疏通資產管理、金融服務、助力經濟的渠道和路徑,為各類投資者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資管產品。
三是立足養老領域,發揮保險機構在負債端、資產端的專長優勢,做好第三支柱建設和養老金管理的重要參與者。保險資產管理業依托保險負債主業和保險資金投資管理,形成了審慎穩健的投資理念和大類資產配置能力,風險管控能力和產品創新能力,對養老產品開發、養老金管理和醫養健產業投資有著深刻的認識和把握,與第三支柱建設在業務協同、能力匹配、安全保障、效益合理、穩健運行等方面高度契合。目前,保險業是各類養老金的管理者,在企業年金受托資產管理市場上占據著70%以上的份額,在基本養老金管理和職業年金管理市場也占據著重要地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未來,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要進一步發揮長期配置、大類配置和價值投資的專業優勢,為第三支柱建設和養老金管理貢獻更大力量,履行好促進民生建設、社會穩定和民眾生活質量提升的社會責任。
四是立足金融科技,加快資產管理業務與最新科技成果的相互融合。做好數據化、信息化、科技化的先行者。保險資管業與金融科技的高度融合,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未來要加快科技賦能投資管理,通過智能投研、智能投顧、量化投資、精準營銷等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解決方案質量。要強化科技賦能風險管理,當前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增加,金融市場波動加劇,面對海量信息,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更好地識別、監測、預警和防控風險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已有部分大型資產管理機構正打造了智能風控和智能投顧等系統,在金融科技應用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同時,要積極參與科技產業投資,發揮保險資金的優勢,助力科技發展,分享科技發展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