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數字普惠金融已成為當前普惠金融發展的主流
中證網訊(記者 歐陽劍環)11月12日,“數普惠 新金融——第三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在人民日報社舉行。峰會上發布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20)》(下稱《報告》)、《中國普惠金融實踐案例集錦(2020)》,并揭曉了“中國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0)”名單。
《報告》認為,當前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呈現四個特點:一是銀行保險機構是普惠金融發展的主力軍;二是數字普惠金融已經成為當前普惠金融發展的主流;三是非銀行金融機構積極踐行普惠金融戰略;四是在發展普惠金融過程中越來越重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組織編撰的《中國普惠金融實踐案例集錦(2020)》收錄了65個普惠金融實踐案例。內容涵蓋普惠金融助力抗擊疫情案例、助力脫貧攻堅案例、產品創新案例、數字普惠金融和可持續發展案例五大類型,展現了銀行、保險公司、小貸公司、融資擔保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科技等相關行業和單位的普惠金融實踐現狀。
這些案例體現了我國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的“凝心聚力”特點:銀行業機構在普惠金融體系中占據絕對的主導;保險公司將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作為自身發展的重要領域。融資擔保肩負起解決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使命;小額貸款公司天生具備發展普惠金融的“基因”;財務公司近年來借助其自身資金和信息優勢,從成員單位和產業鏈條上的中小企業實際需求出發,有針對性地設計相應金融產品;金融科技公司通過向外賦能,有效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務質效。
峰會同時揭曉了 “中國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0)” 名單。如獲評“助力抗擊疫情典型案例”的建設銀行“精準支持 紓困穩企 普惠金融打出抗疫組合拳”案例,以專屬產品給予抗疫客戶專享支持,以專門機制攜手困難企業走上正軌,精準支持助力湖北重現活力;如獲評“助力脫貧攻堅典型案例”的平安普惠融資擔保公司“科技型融擔+農擔——‘惠農貸’創新三農普惠金融業務模式”案例,通過分工合作降低成本,科技賦能提高銷量,因地制宜定制模式,“惠農貸”產品讓三農融資不再難;如獲評“數字普惠金融典型案例”的微眾銀行“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案例,以前沿金融科技為支撐,覆蓋供應鏈多級鏈屬企業,服務萬家企業,累計放款超百億,讓供應鏈金融更加精準有效;如獲評“可持續發展典型案例”的英大長安保險經紀公司“基于風險穿透視管理的信保業務可持續發展”案例,嵌入供應商管理評價體系,采用風險穿透式管理,三個月內協助千家次供應商投保,為信用保證保險市場打開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