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4000家A股上市公司鑄就中國經濟“壓艙石”
30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區域到全國,成為中國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截至目前,深滬兩市上市公司總市值近80萬億元,規模位居全球第二,上市公司數量突破4000家。與此同時,A股上市公司實現了產業結構變遷,由以往制造業為主向互聯網等高科技行業的轉變,并涌現出一批細分行業龍頭與世界500強公司,造就了一批批弄潮兒。
上市公司擴容提速
千億市值公司增至118家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同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營業。30年來,A股上市公司陣營不斷擴大,截至2020年11月30日,A股上市公司總數達到4087家。
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入,近年來,A股新增千家公司數量所需時間明顯縮短,擴容明顯提速。數據顯示,從1990年的“老八股”開始,到2000年,A股上市公司數量突破千家,歷時10年。2004年以后,隨著保薦制的全面實施,上市公司總數于2010年突破2000家,歷時10年; 2016年,突破3000家,僅用時6年;2020年9月,突破4000家,僅用時4年。
與此同時,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不斷攀升。截至最新,深滬兩市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近77萬億元,相比1990年12月“老八股”23.82億元的總市值增長了約3.3萬倍。千億元市值軍團穩步擴大,2001年8月8日,中國石化上市成為A股市場首家千億市值公司。截至11月30日,A股總市值超千億公司已擴容至118家,較2019年末公司數增近三成。
在全球市場中,A股上市公司市值規模僅次于美國,位列全球第二。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中國資本市場30年的發展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上市公司日益成為中國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占GDP比重也不斷提升,從1990年末的不到1%升至2019年末的60%以上。
除國內外,A股上市公司在國際上地位也日益凸顯!敦敻弧肥澜500強榜單顯示,1997年,中國內地只有4家企業進入這個排行榜;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入排行榜的中國企業達到12家; 2020年,中國內地和香港公司數量達到124家,歷史上首次超過美國(121家)。值得一提的是,這其中不少為A股上市公司,如美的集團、海爾智家、格力電器等。
從30年來的發展軌跡來看,A股上市公司數量、市值、地位處于穩步上升態勢,映射出中國經濟的日益繁榮。 消費與科技板塊霸榜
新舊動能迭代更替
伴隨著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A股上市公司的行業分布也越來越廣泛。依托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中國資本市場由傳統制造業、金融業為主向科技創新型產業轉變,傳統經濟與新經濟實現碰撞迭代。
回顧資本市場產業變遷,從資本市場建立至2000年,房地產、化工、公用事業、交通運輸等傳統行業霸屏A股行業市值榜前列。隨后,醫藥生物、采掘、化工、機械設備、銀行等行業市值不斷攀升。近年來,隨著新經濟崛起,電子、計算機等高科技板塊市值不斷攀升。
截至當前,除金融板塊外,醫藥生物、電子、食品飲料、化工、計算機等消費與科技行業總市值位居前列。從市值排名前20公司來看,除以往的銀行、石油企業外,恒瑞醫藥、?低、美的集團等消費與科技類企業開始嶄露頭角,上市公司結構發生了巨大改變。
為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提升“中國智造”水平,A股上市公司也在不斷加碼研發投入。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3年, A股上市公司研發支出平均值不到1億元,2014年升至1.08億元,2019年為2.45億元。2019年A股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金額達8888.7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達1.7%。具體來看,研發支出超百億元的有10家;研發支出在30億元至100億元的有29家,比亞迪、?低暋⒅行緡H-U、恒瑞醫藥與立訊精密等多家高科技企業在列。
盈利能力逐步增強
龍頭示范效應凸顯
資本市場是我國經濟的“晴雨表”,上市公司則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30年來,A股上市公司整體盈利能力不斷提高,對經濟貢獻度不斷增強,各行業領軍企業不斷涌現。
深滬兩市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支持下盈利水平不斷提高,表現可圈可點。在2000年以前,A股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均值不足億元,2000年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33億元,2010年升至6.74億元,2019年這一值已超9億元。從營收平均水平來看,資本市場成立初期,深滬兩市上市公司營收均值不到10億元,2019年已升至125.12億元,30年來A股上市公司營收均值復合增長率達10%。從營收占GDP比重來看,2019年A股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占GDP比重達51%,占據了半壁江山。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A股上市公司業績受到一定影響。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果,上市公司業績明顯復蘇,展現了極大的韌性。
目前,A股基本全覆蓋國內各個行業的領軍企業,優秀公司質量不斷增加,其中,貴州茅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市值超過萬億。
最新118家千億市值上市公司涉及25個申萬一級行業,覆蓋了多個行業的龍頭企業。其中,非銀金融領域公司數最多,達17家,銀行板塊以16家緊隨其后。再次是電子、醫藥生物與食品飲料行業,千億市值公司數量分別為14家、9家、8家。
除千億市值規模上外,各行業龍頭營收與利潤規模也處于領先地位,龍頭效應顯著。以2019年報數據統計,千億市值公司營收均值達1859億元,凈利潤均值達211億元,同期A股上市公司整體營收與凈利潤均值分別為125億元與9.4億元。
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成為當地的經濟支柱、民生命脈,為地方產業發展、民生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分地區來看,上述千億市值公司分布在23個省份,北上廣三地上榜公司數量占比近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