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金融局局長蘇虎超表示:為“好苗子”引入金融活水
日前,陜西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蘇虎超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陜西企業上市步伐加快,上市公司數量從全國第18位躍居第15位,實現近年來最好發展水平。蘇虎超介紹,為加強和完善對省級上市后備企業管理服務,陜西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近日出臺《陜西省上市后備企業管理服務辦法(試行)》,轉行政化推薦為市場化推薦,加快“好苗子”入選省級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打造建立完善數量充足、質量過硬的陜西后備企業梯隊。
降低入庫申請門檻
《辦法》主要包括總則、申請、后備企業管理、后備企業服務和附則五大章節,合計22條。在堅持“寬進厚育”“重在培育”原則下,企業申請具體標準均有所降低。
蘇虎超表示:“我們的培育標準與交易所上市最低標準相比打了二到三折。如果以目前待審核和在輔導企業數量為工作的基準點,我們希望每年努力重點培育百家左右滿足上市條件的企業,工作任務也將再加碼!
在申報省級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的路徑方面,《辦法》明確企業可通過省級有關部門、各市金融工作部門,以及證券公司、投資基金、銀行等機構的推薦進行申報,也可隨時自主申報。蘇虎超表示,“他薦”和“自薦”并舉,完善多種申報路徑。支持證券公司、創投、風投、私募基金等機構推薦,體現“投行思維”“創投思維”,有利于發揮創投機構市場化發掘和培育企業職能。“自薦”可隨時申報,為滿足條件上市后備企業及時申報提供靈活性。
成功進入省級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的企業,將享受上市后備企業服務包括政務服務綠色通道、股權投資支持、免費咨詢顧問、免費高管培訓、免費項目路演、免費推介宣傳和獎補政策七方面內容。
蘇虎超表示,目前上述服務已經在陜西開展,下一步將常態化、制度化。相關工作已經讓上市后備企業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自去年政務服務綠色通道機制建立以來,陜西省上市辦累計轉辦或協調五十余家上市后備企業近百項訴求或問題。
多元化幫扶企業發展
蘇虎超指出,為更好服務上市后備企業,也將成立30人規模的專家咨詢委員會為這些企業提供“一對一”指導服務。
專家咨詢委員會分為綜合評審組、行業咨詢組和價值評估組。綜合評審組將以交易所、證券公司等機構專家為主,負責協助做好上市后備企業篩選入庫等工作;行業咨詢組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等單位專家為主,負責協助對上市后備企業技術先進性、行業領先性等提出意見建議;價值評估組以私募基金、創投機構等金融機構專家為主,負責協助對上市后備企業的投資價值進行評估。
“在發揮好把關作用的基礎上,我們還考慮建立受聘專家與上市后備企業的常態化交流互訪機制,指導和推動雙方在產學研、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深入合作,鼓勵和支持專家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咨詢、顧問等服務!碧K虎超介紹。
此外,在服務方面,也將加速為“好苗子”引入金融活水。《辦法》明確,將設立陜西省上市掛牌后備企業股權投資基金為上市后備企業提供股權投資支持,根據情況對上市后備企業股權進行“接轉”投資和“領投”增信。鼓勵各級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優先將上市后備企業列為投資對象。
蘇虎超透露,此舉旨在有效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以彌補市場化投資基金的“不足”。通過陜股交科技創新專板帶來的基金運作模式的變革和創新,將基金“短期”“逐利”動機引導至最低,把“對賭”“惜投”壓力緩沖至最小,真正發揮出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政策性功能,實現扶早、助小、支持創新創業的目標。通俗地講,就是努力做到“雪中送炭”“讓利于企”,而非“錦上添花”“與民爭利”。這項工作是創新、是探索,有賴于市場各方共同參與,省上市辦將與各方不斷探索,深入認識、把握和運用上市規律和邏輯,不斷提升推進企業上市工作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