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報告:去年移動支付付款賬戶首選使用網貸資金人數占比上升明顯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魏倩)今日,中國銀聯發布《2020移動支付安全大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移動支付呈現三大新特點:一是各大城市、中小城市步入數字支付時代,移動支付加快與公眾數字生活對接,受益人數占比較2019年提升了5個百分點,六成受訪的金融消費者使用移動支付的頻次及金額較去年均有提升。二是疫情防控加速線上便民支付場景建設,生鮮電商、網絡直播、醫療支付等更多消費場景方便百姓日常生活;三是移動支付付款賬戶首選使用網貸資金的群體值得關注,人數占比上升明顯。主要表現在“三低”群體,即低齡、低收入、低線城市。
數據顯示,98%的受訪者將移動支付視為其最常用的支付方式,較去年提升5個百分點。95后是高頻支付的主力軍,特別是95后的男性,平均達到每日四付的支付頻次。
報告顯示,疫情激發新業態、新模式,更多線下支付的場景向網絡直播、醫療支付等更多消費場景的遷移、延伸。數據顯示,30%的受訪者會經常使用網絡直播購物,女性比男性高出7個百分點。
公眾對移動支付的安全性日趨肯定,調查結果顯示,98%的受訪者認為移動支付是安全的。但公眾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仍待進一步提升。調查顯示,大多數人認為其安全防范措施相對薄弱,特別是高齡與低收入群體使用的支付驗證方式種類單一、不安全移動支付行為偏多,如“所有支付密碼都相同”和“連接公共Wifi的狀態下支付”的風險問題表現較為突出。
數據顯示,今年僅8%的受訪者遭遇在網絡詐騙中經濟受損的狀況,較2019年減少4個百分點。但詐騙無孔不入,有四分之三的民眾均表示收到過詐騙信息,其中八成來自短信渠道。同時,不法分子對不同人群實施精準詐騙行為值得公眾重點防范,例如:未婚女性,尤其是90后、00后群體遭遇較多購物類詐騙,主要表現為虛構優惠、客服退款、虛假網店等方式。
中國銀聯風控專家建議,消費者守護好個人信息,抵制博彩活動,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管理好個人賬戶及二維碼,及時注銷睡眠銀行卡及賬戶,切勿出借、出租銀行卡及收款碼,若出借賬戶被用于非法資金轉移,提供者將被立案追訴且5年不能使用移動支付;二是守護好個人敏感信息,注意識別套路,防范不法分子以“高利理財”、“虛擬貨幣”、“ 網絡借貸” 為噱頭進行“利益”誘惑實施欺詐; 三是堅決抵制網絡賭博、“跑分”等非法平臺活動,一旦發現此類非法平臺,要提醒身邊親友注意并積極通過“支付結算違法違規行為舉報中心”(https://jubao.pcac.org.cn/)、公安部“打擊治理跨境賭博綜合舉報平臺”(https://dbjb.mps.gov.cn/)等官方網站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