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紅包”助力經濟開門紅
春節將至,各地提倡“就地過年”將給經濟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對此,專家表示,“就地過年”對生產和投資將構成利好,多種在線消費需求可能上升,今年經濟數據開門紅可期。
對消費影響較小
專家認為,由于提倡“就地過年”,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員流動下降、外出減少,今年春節期間傳統的線下消費需求會受影響,比如旅游出行、酒店住宿、聚餐聚會等消費可能會受較大影響。但是,另外一些消費形式如在線娛樂、公司采購、網絡購物、在線教育等需求可能上升。
為了能讓外地務工人員在本地過好年,有不少地方提供補貼或發放消費券。比如,北京市出臺了家政“春保”;上海市推出“留滬大禮包”;江蘇省多地用現金形式補貼留蘇員工;浙江省更是消費券、免門票、租房補貼齊上陣,使出多種多樣的“留人手段”。
“今年春節商場促銷力度預計有增無減,已有多地出臺政策為外地務工人員發放補貼或消費券。”華泰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繼強認為,節日促銷相關的商品需求,如服裝、化妝品、珠寶、電子產品等可選消費品需求與春節的聯系主要源于節日促銷屬性,與地域和疫情關系不大,在相應政策刺激下可能還會有正面影響。
中金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認為,從國慶和元旦消費情況看,電影觀影人次、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所受的疫情負面影響逐漸下降,預計疫情對春節期間的消費負面影響較小。
帶來生產紅利
“從生產角度看,‘就地過年’對第一季度工業生產有正面影響。”張文朗說,往年春運造成大規模人口流動,客觀上會減少工作時間。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在春節當月會有一定幅度下滑,第一季度工業產能利用率在一般情況下也會低于上年四季度和當年第二季度。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說,據最新統計,今年春運期間預計累計發送旅客11.52億人次左右,比2019年下降超六成、比2020年下降超兩成。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認為,消費對生產端的拖累在短期內難以顯現。消費弱、生產強的格局已持續半年之久,當前產能利用率仍處于2017年同期以來高位。國內消費弱不代表整體需求弱,房地產和基建投資拉動中上游行業企業,出口在第一季度料持續保持強勢。
此外,當前庫存水平不高,在“就地過年”情況下,企業為平滑生產節奏,或許會加快補庫存節奏。
一季度經濟向好
從預測數據看,部分機構對1月至2月乃至第一季度經濟增長比較樂觀。
天風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孫彬彬預計,受去年低基數等因素影響,1月至2月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速將達35%,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達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將達35%。1月至2月出口、進口有望分別實現50%、18%的同比增長。
“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約為22%,還要注意到‘就地過年’政策的執行力度及疫情發展等因素。”孫彬彬說。
張繼強表示,2021年年初經濟運行可能呈現城鎮好于農村、一二線城市好于三四線城市、勞務輸入地好于勞務輸出地等分化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