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創業板改革:關鍵制度創新發力 市場獲得感明顯提升
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更好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拓展市場主體融資渠道。這為資本市場下一步改革圈定重點。
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表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具有深遠意義,是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升資本市場功能的重要安排,有利于進一步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有效提升了市場各方獲得感,將為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提供改革新動能。
升級創新創業“大本營”
創業板自設立之初就定位于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經過十余年發展,聚集了一批優秀企業,在助推創新創業、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長盧慶國表示,2008年公司辣椒紅色素市占率做到全球第一,之后面臨單品種成長天花板較低制約,而發展多個品種則需要更多資金投入。當時恰逢創業板推出,給了晨光上市的機會。
“公司成功在創業板上市,既鼓舞了全體員工的士氣,堅定了公司發展信心,也為公司募集到了資金。同時,上市促使公司內部治理更加科學規范,人才吸引更有優勢,公司得以加速發展。”盧慶國說。
截至2021年2月底,創業板注冊制下合計受理546家首發、288家再融資、16家重大資產重組申請,86家公司發行上市。IPO申報企業廣泛分布于55個行業,其中5家2019年末存在未彌補虧損,多家公司選擇市值指標作為上市標準,板塊包容性、覆蓋面明顯提升。
帶動關鍵制度創新
創業板改革將注冊制作為核心發力點,在全面優化發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礎性制度的同時,帶動了一批關鍵制度創新。
盧慶國表示,本次創業板改革,對股權激勵的規則進行了較大幅度調整,如在激勵工具的設計上,新增第二類限制性股票,其主要特點是可以在滿足相應條件后分次出資,極大緩解了激勵對象的資金壓力。有利于企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啟迪設計董事長戴雅萍表示,此次創業板改革明確支持“三創四新”,設置了上市推薦行業負面清單,適應了發展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將有力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
收獲實實在在獲得感
隨著一系列創新制度的落地實施,企業等市場各方在實操中也收獲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2020年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有107家,募資總額為892.95億元,約為2019年的三倍左右,創業板有力地支持了創新創業企業發展,同時提高了資本市場活躍度。”全國政協委員、東方財富董事長其實說。
在盧慶國看來,創業板改革推動了市場生態凈化。“隨著注冊制逐步推進,投資者將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過去‘炒小、炒新、炒差、炒題材’的風氣將會逐漸消散,而踏實做經營的企業有望得到更多投資者青睞。”
具體到公司經營層面,盧慶國表示,此次改革精簡再融資制度發行條件,壓縮審核流程、時間,可有效解決公司直接融資周期較長的問題,融資效率極大提高,也更有利于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