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恒銀科技董事長江浩然:強化民企創新驅動發展主力地位
“希望在‘十四五’時期,我們能夠實現更多的突破,有更多企業脫穎而出,成為不同領域的‘華為’,讓中國的科技創新事業更上一個臺階。”全國政協委員、恒銀科技董事長江浩然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全國兩會,江浩然帶來多份提案,其中一份是建議強化民營企業創新驅動發展“主力地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創新潛能,著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通道。他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的說法非常認同,他說,作為一名民營科技企業的負責人,“沒有理由不堅決落實”。
支持民營企業
參與國家科技重大項目
江浩然表示,近年來,民營企業已從被動創新變為主動創新,并深入參與到國家級科創項目中,但整體來看占比不高,很多創新資源仍未被完全利用,沒有能夠與國家戰略形成強大的創新合力。
民營企業在推動創新技術、創新產品的過程中,應用場景支持不夠,推廣落地綜合成本較高,自主產品與國外產品在競爭中并不占優勢,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營企業的創新行為。此外,盡管各級政府大力支持民營企業,但民營企業依舊較難獲得低成本的中長期融資。
江浩然建議,應該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加快政策鏈與產業鏈銜接,堅持部委引領與民企創新“雙輪驅動”,加大對行業領軍民企創新資源的梳理與支持,篩選更多有實力、有潛力的民營企業參與到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當中。
加快構建多元化支持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資金體系。江浩然建議,由財政部牽頭出臺實施民營企業自主研發投入獎補政策,統籌協調普惠性財政和金融政策,完善創新風險的分攤、擔保和補償機制,對掌握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企業實施更大力度的稅收減免。
暢通數據共享通道
江浩然另一份提案關注“數字經濟”話題。他認為,“十三五”期間,各地、各領域在數字化建設方面做了大量部署,目前雖然已具備了推廣條件,但仍然缺乏強有力的抓手進行統籌規劃,尚未形成安全、有效的數據共享機制,仍存在“信息孤島”,跨部門跨區域的綜合信息平臺建設尚不完善。
“我們在大步往前走之前,先要回頭看看,我們的根基是不是打牢了。在今年的提案當中,我建議在暢通數據共享通道的同時,也要對數據要素進行整合,首先要做的兩件事就是‘定權屬’和‘立規矩’,要對數據有一個溯源動作,分清楚它的歸屬及后續產生的利益到底屬于誰,從根本上解決糾紛隱患。”江浩然說。
江浩然建議,要重點在采集和使用上進行規范。“誰可以采集、用什么方式采集、采集數據后的權限是什么,允許用在哪些領域里,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有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撐,明確所有方、管理方、使用方權責,才能讓百姓用得放心,用得安心,絕不能注冊個app,不明不白地就把個人信息泄露了。”他強調。
江浩然表示,老百姓對數據產權意識也有待提高。建議提高民眾數據產權的風險意識和安全意識,充分保障個人數據產權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