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投公司副總經理趙海英: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加快對外投資方式創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趙海英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投公司境外投資時需綜合考慮短期和長期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以此來制定相應投資策略,平衡好短期和中長期投資的關系。她表示,在對外投資合作方面,將把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服務新發展格局放到突出位置。
國際投資環境面臨深刻調整
中國證券報:對今年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如何研判?中投公司2021年的投資策略是怎樣的?
趙海英:中投公司2020年境外投資回報率超過了12%(以美元計算),獲得了良好成績。2021年,宏觀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國際投資環境預計面臨深刻調整,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市場低收益、高波動特征更加明顯。在低利率環境下,各類資產預期收益降低,實現長期收益目標愈發困難。二是區域和行業分化進一步加劇。在全球化面臨逆風的背景下,區域合作和一體化可能成為未來趨勢。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不斷孕育和發展,新業態不斷涌現,一些傳統產業在技術賦能帶動下煥發出新活力。三是國際投資審查趨嚴成為常態。
面對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新形勢,中投公司將積極應變,加強資產配置和研究驅動,深入謀劃后疫情時代的投資布局,提高公開市場投資管理效能,進一步加大非公開市場投資力度,重點把握私募股權、實物資產等投資機會。同時抓好多邊、雙邊基金投資管理,推進跨境投資生態系統建設。
中國證券報:此前中投公司表示,計劃到2022年末非公開市場投資比重達到50%,目前進展如何?
趙海英:近年來,中投公司緊盯2018年出臺的五年戰略規劃確定的配置目標,多措并舉穩步加快非公開市場投資的進度,2020年非公開市場總承諾額創歷史新高。非公開市場資產相對占比主要受以下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公開市場資產表現,二是非公開市場資產資金投出、回流與估值變化情況。2020年,在公開市場表現較好的情況下,中投公司非公開市場承諾額、非公開市場投資占比均創歷史新高。這是近年來公司加大非公開市場投資力度的成果。
實現國有金融資產保值增值
中國證券報:2020年,中央匯金公司及其控參股機構經營情況如何?
趙海英:2020年,中央匯金公司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履行國有金融資本管理職責,各項工作扎實有序推進。控參股機構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業務經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指標穩中向好,守住了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高質量發展取得成效。
截至2020年末,中央匯金公司直接持有17家控參股機構,資產總額140萬億元,增長8.5%;實現凈利潤總額1.2萬億元,增長3.2%。中央匯金公司持有的控參股機構權益5.2萬億元,增長7.7%。中央匯金公司歷年累計上繳利潤、持股權益合計6.4萬億元,是國家投入資本金的7.7倍,較好地實現了國有金融資產保值增值。
中國證券報:2020年,中央匯金公司如何切實發揮國有股東引領作用,做好國有金融資本受托管理工作?
趙海英:中央匯金公司著力突出國有股東戰略引領作用,引導控參股機構全力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發揮金融主力軍、主渠道作用。充分運用管理建議函和風險提示函、考核、議案審議等股權管理工具,引導控參股機構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以實際行動向實體經濟讓利。積極利用直管企業綜合金融優勢,創新金融工具和服務方式,加強直接融資支持和保險保障,在關鍵時刻展現國有金融企業的責任擔當。
切實加大金融服務力度
中國證券報:中投公司以及中央匯金公司后續將如何支持實體經濟、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趙海英:從中投公司角度看,在對外投資合作方面,將把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服務新發展格局放到突出位置。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提高我國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更好爭取開放發展中的戰略主動。
作為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將充分利用植根中國、面向全球的獨特優勢,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加快對外投資方式創新,深入推進中國價值創造,為高效配置全球資源發揮積極作用,為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積極貢獻。
從中央匯金公司角度看,首先是堅持高質量發展,助力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控參股機構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優化和完善控參股證券和保險企業管理模式,深入推進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經營轉型和業務創新,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和服務新發展格局的能力。
其次是堅持新發展理念,創新完善“匯金模式”。堅持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職能定位,探索發揮積極股東作用的新舉措。進一步加強派出董事隊伍建設,加強履職支持、壓實履職責任、提升履職能力,發揮派出董事在控參股機構公司治理中的關鍵性主體作用。
再次是堅持總體安全觀,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