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養老第三支柱短板需一盤棋思維
加快完善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是應對老齡化的重要舉措。從政策層面來看,無論是2018年在個人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上的政策試點,還是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都表明了政府在推動第三支柱養老保障建設上的決心。
統一目標、明確路徑之后,關鍵是落實到位。多位代表委員在采訪中道出了看法:補齊養老第三支柱短板需要有“一盤棋”的思維,解決養老難題需要多管齊下、合力攻堅。
從實踐情況來看,要想為養老保障搭建起堅實的第三支柱,僅靠金融機構唱“獨角戲”遠遠不夠,也絕不是僅靠單獨一種手段或一個行業的力量便能應對解決。這是一項跨多部門、多領域、多產品體系的綜合性工程,涉及銀行、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及監管部門,以及財稅、社保、民政等系統。覆蓋面之廣、涉及領域之多,可見一斑。
從目前正在開展試點的第三支柱養老保障試點和項目來看,都亟需政策再添把火助把力。以被寄予厚望的個人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為例,自2018年5月1日起已在上海市、福建省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試點。從試點保險公司反饋的累計實收保費數據和承保件數來看,試點整體情況低于市場預期。
要改變當前個人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叫好不叫座”的處境,使其真正承擔起解決個人養老保障問題的重要使命,需要各部門在完善政策、推進試點的工作中持續形成合力。比如,有來自金融業的代表委員就建議,提高個人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稅前抵扣標準,并建立稅優額度動態調整機制,以及簡化實務操作流程,提升參與的便捷性。
作為第三支柱養老體系中的養老服務保障,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保險養老社區和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也是如此,在具體操作中面臨諸多挑戰。在土地性質上,目前尚無“養老產業用地”的專屬分類。受此制約,養老社區項目拿地成本普遍較高。這不僅使一些有意涉足其中的保險公司望而卻步,也增加了業已布局養老社區的保險公司的投資風險和經營成本。同時,目前我國養老社區也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和護理標準,亟待進一步規范。
因此,破除養老社區所面臨的醫養融合體制機制障礙、高素質管理人才和護理人才不足、相關制度標準不統一等“堵點”“痛點”,也需要多部門在政策上給予支持。
在采訪中,多家養老保險公司還反饋稱,正在嘗試打通第二和第三支柱,即通過個人養老年金保險產品承接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的領取資金。由于二者稅收政策存在差異,目前客戶從企業年金領出資金時須進行扣稅,之后才能投入個人養老保障產品。但按照個人所得稅扣除規則,如客戶選擇一次性領出,將面臨較高的稅率;如客戶選擇分期領出,要分多次轉入個人養老保障產品。無論是操作的便捷性還是領取的即時性都得不到保障。
基于這種情況,養老保險公司期盼相關部門能夠出臺第二支柱資金向第三支柱轉化的便利政策,即從企業年金轉入個人養老年金產品時不扣稅,客戶從個人養老年金領取時再進行扣稅,從而實現企業年金與個人養老保障產品的便捷轉換。如此一來,可以加快推動第二和第三支柱的結合,有效提升參與率。
推進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建設,不僅需要金融機構自身把握機遇,也需要來自多方面政策的協同支持。各部門、各地區應加強溝通協作,用“一盤棋”思維凝聚政策合力,補齊養老第三支柱短板。(黃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