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改革要出路 以開放添活力 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明確“五個必須”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馬婧妤)證監會2021年系統年中監管工作會議20日召開,此次會議部署了下半年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五大重點工作,提出開創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要堅持“五個必須”,即: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統籌好總量、結構和效益的關系,必須堅持把嚴監管、防風險、促穩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須著力構建歸位盡責、良性互動的生態體系,必須充分體現借鑒國際最佳實踐和立足國情市情相統一。
資深專家認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貫穿“十四五”規劃綱要的邏輯主線,也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資本市場發展的主題。資本市場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牢牢扭住“高質量”這個關鍵,明確提出“五個必須”,將推動我國資本市場向改革要出路,以開放添活力,強監管、守安全,加快推動發展方式轉型,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此次會議提出,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自覺心系“國之大者”,不斷健全資本市場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體制機制;必須統籌好總量、結構和效益的關系,堅持規模與結構、速度與質量、發展與安全的有機統一。
資深專家表示,發展理念是發展實踐的先導,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必然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資本市場應立足所長,自覺貫徹國家戰略要求,彰顯資本市場的擔當作為。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兩點論、辯證法,穩字當頭、拿捏好度,在多重約束條件下尋求最優解。例如,注冊制改革要更加關注擬上市企業的質量和結構,進一步科學合理保持IPO常態化;再比如,公募基金準入制度改革后,權益類基金數量和規模快速增加,這對改善投資者結構、穩定市場運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要更加注重行業投研專業能力的提升、產品和業務結構的優化、業績考核方式的改善。
此次會議明確,必須堅持把嚴監管、防風險、促穩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依法從嚴監管的理念貫穿到資本市場各條線各領域;必須著力構建歸位盡責、良性互動的生態體系,尊重市場規律,平衡好市場各參與方的責權利,讓做壞事的人受懲罰,讓規矩做事的人受激勵。
資深專家認為,確保經濟金融大局穩定意義十分重大,必須把嚴監管的理念貫穿到機構監管、私募監管、上市公司監管和市場監管等各條線各領域,以“零容忍”的態度和行動嚴肅市場紀律、整治市場亂象,統籌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化解,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同時,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必然是協調、均衡、可持續的發展。資本市場涉及面廣,參與主體眾多、利益訴求多元,更加需要一個各相關方權責清晰、相互制衡、高效有序的生態系統。只有市場生態積極向好,投資者才能更有信心、企業也才能更好地利用這個市場發展,資源配置、財富管理等重要功能才能更有效地發揮。監管部門的首要職責是依法維護好“三公”的市場秩序,平衡好各參與方的權責利,推動堅守法治、誠信、契約精神等市場經濟的基本準則,尊重市場規律、增強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可預期性,營造良好的發展生態。
此次會議還提出,必須充分體現借鑒國際最佳實踐和立足國情市情相統一。堅定不移擴大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服務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就此,前述專家指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充分借鑒成熟市場有益有效的經驗做法;同時,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特征,是辦好中國資本市場的事的根本立足點。我國資本市場必須統籌好對外開放和立足自身的關系,把資本市場發展一般規律同中國實際更好結合起來,才能朝向“建設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穩步邁進。
今年以來,我國資本市場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支持經濟恢復發展,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的各項準備工作穩步推進,一批重大改革措施漸次推出,重點改革任務平穩落地,常態化退市機制加速形成。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成績單”。
記者從權威部門獲得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共有310家企業實現首發上市或在新三板精選層掛牌,IPO、再融資規模合計達到7472億元,同比增長27%;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交易金額近8400億元,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規模達4.94萬億元,其中非金融企業凈融資9340億元,占全市場的30.7%。
同期,科創板、創業板共有209家企業首發上市,占全市場首發上市企業數量的三分之二;這兩個板塊的平均研發投入占比均明顯高于全市場平均水平。科創板、創業板的改革發展,強化了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和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服務功能,有效引導要素資源加速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