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專家建議繼續針對性出臺舉措
中證網訊(記者 彭揚)據新華社消息,2021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9月6日在石家莊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以視頻方式出席并致辭。劉鶴表示,必須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使其在穩增長、穩就業、調結構、促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劉鶴同時表示,發展數字經濟必須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以強烈的創新和危機意識,主動創造條件,把握發展機遇,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對民營經濟要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助力民營經濟穩定健康發展。此外,數字經濟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未來可加快數字產業化發展,同時,助推產業數字化進程。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方針政策沒有變
劉鶴在致辭時強調,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決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現在沒有改變,將來也不會改變。
多位專家表示,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致力于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民營經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期決策層和監管部門不斷就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發聲,并出臺相關支持政策。9月初召開的國常會部署加大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加強政策儲備,做好跨周期調節。會議提出,今年再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支持地方法人銀行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放貸款。
此前,為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央行于7月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近1萬億元流動性。央行行長易綱日前表示,要加大信貸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堅持推進信貸結構調整,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使資金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更多流向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專家建議繼續出臺針對性支持舉措
多位專家提及,近段時間,民營企業經營壓力有所加大,建議繼續出臺針對性支持舉措。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民營中小微企業面臨一定的經營困難和壓力,今年又受到部分大宗商品漲價的影響,民營中小企業經營仍面臨一些困難,因此要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做好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在財政、稅收、貨幣信貸等方面繼續加大對中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使民營經濟保持穩定健康發展。
“中國的民營企業發展離不開一系列國家政策的支持,這些政策促進釋放了民營企業創新創造的活力,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的很多政策通過市場和開放機制壯大民營企業。可以預期,未來有關方面將繼續推動民營企業健康有序發展,并推動民營企業兼顧效率和公平,通過鼓勵支持和規范民營企業發展的方式推動社會‘共同富裕’的實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說。
從金融角度看,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金融機構應繼續加強和完善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產生有多方面原因:一是民營企業自身信用不足嚴重制約其融資能力;二是缺乏針對民營企業等中小企業的創新金融產品和信用評價體系;三是金融體系不健全以及金融服務中介機構不發達,不利于相關政策落地。他建議繼續從信貸支持、直接融資、增信體系等方面采綜合措施,進一步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為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創造更好金融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服務民營經濟、中小企業,資本市場在持續發力。證監會日前就北京證券交易所有關基礎制度安排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證監會表示,立足北京證券交易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總體平移精選層上市、交易、轉板、退市等基礎制度,堅持合適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形成一套契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差異化制度安排,探索資本市場支持服務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普惠金融之路。
主動創造條件壯大數字經濟
劉鶴表示,發展數字經濟必須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以強烈的創新和危機意識,主動創造條件,把握發展機遇,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把人才作為重中之重,充分發揚企業家精神,努力吸引和培養人才,依靠人的想象力、創造力使供給創造需求成為可能。要善于創造軟環境,持續完善法治環境,適度超前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資源和服務供給,保護公平競爭,反對壟斷。要善于發現和利用比較優勢,結合不同地區產業特點,努力創新,進行差異化競爭。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的增長速度十分迅猛,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董希淼表示,一方面不斷激發消費、拉動投資、擴大出口、創造就業,在高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催生與聚合各類創新要素,為傳統產業、行業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數字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成為引領全球數字經濟創新的重要策源地。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8%。
在盤和林看來,我國擁有數字經濟發展的技術基礎,具有龐大的數字經濟產業,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可以提升自身效率,增強行業企業的競爭力。通過數字技術結合,可以提升產品品質,能夠讓產品附帶更多功能,讓市場更加廣闊,通過數字技術融合,可以解決現實中的很多痛點難點問題。
盤和林認為,發展數字經濟首先要遵循市場競爭主導的規律,通過市場對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對數字技術發展的正確方向進行甄別。其次,數字經濟發展要遵循產權保護的原則,尤其是數字技術底層技術方面,要充分賦予其經濟價值,以財富效應帶動基礎研發積極性的提升。再次,數字經濟需要優化營商環境,不僅僅是便利性的、正向的政策,還包括規范的政策,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防止數字經濟催生“二八效應”,防止市場的負外部效應。
“發展數字經濟是目前的國際發展趨勢,也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發展數字經濟一方面要加快數字產業化發展,另一方面,也要加快產業的數字化進程,用數字化為傳統產業賦能。”溫彬稱,發展數字經濟,還應注重完善基礎設施,創造良好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