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證監局局長魚向東:監管與服務并重 五方面推動轄區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陜西證監局局長魚向東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采訪時表示,陜西省緊抓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機遇,全力推進企業上市,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利用和發展資本市場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下一步,陜西證監局將從加強后備資源培育、提高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盈利能力、有效防范化解上市公司風險、提高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水平、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活動五方面出發,堅持監管與服務并重,規范與發展并舉,著力提高轄區上市公司質量。
全力推進企業上市
中國證券報:近期,陜西省政府召開了陜西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對陜西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工作做了哪些部署?
魚向東:去年10月印發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新形勢下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總體要求、實施路徑和具體任務。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該項工作,在今年3月制定并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實施意見》,對促進陜西上市公司“質”“量”雙升、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繪制了路線圖,明確了時間表,簽下了任務書。
陜西省政府召開陜西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明確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一是要高站位認識推動企業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意義,促進陜西資源要素高效配置、整體競爭力不斷提升;二是要高水平推進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注重系統謀劃、分類指導、梯度推進;三是要高起點推動上市公司持續發展,發揮“排頭兵”作用,進一步引領產業集聚集群、增添區域發展動力;四是要高效能保障上市公司“質”“量”雙升,加強要素、資源、力量統籌,凝聚各方合力,營造良好生態,為下一步做好相關工作指明了方向、堅定了信心。
中國證券報:近年來,陜西資本市場發展取得了哪些成績?
魚向東: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陜西省上下緊抓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機遇,全力推進企業上市,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利用和發展資本市場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方面,上市公司成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抓手。“十三五”以來,陜西省新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8家(含高鐵電氣),直接融資1019.60億元。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成為引領陜西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目前,民營控股公司占據陜西省的半壁江山,涌現出一批代表性企業:隆基股份上市以來直接融資191.90億元,快速做大做強,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單晶硅生產制造企業;天和防務、晨曦航空、三角防務等民參軍企業,進一步推動陜西省國防裝備制造業集群發展;三人行、易點天下、榮信教育等企業,促進文化產業與科技金融融合發展;美暢股份、瑞聯新材等企業使陜西省在新材料領域的優勢進一步凸顯;盤龍藥業、康惠制藥等企業為陜西中醫藥產業發展壯大提供了樣本。
此外,上市公司成為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領頭雁。注冊制改革以來,陜西省科技資源產業化潛能進一步釋放,先后有6家科創板公司、13家創業板公司發行上市,分別居全國第12位、第16位,另有4家公司即將發行上市。2019年以來,科創板、創業板公司數量合計占新增上市企業的70%。科創板、創業板公司2020年研發投入占比分別達到6.44%、5.25%,超出陜西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近兩個百分點,也明顯強于陜西省研發經費投入的2.27%。下一步,隨著相關企業陸續上市,必將有力推動陜西科技創新產業蓬勃發展。
加強綜合監管體系建設
中國證券報:在落實《意見》工作中,證監局與地方政府形成了哪些共識,聯合開展了哪些工作,具體成效如何?
魚向東:陜西證監局主動加強與地方政府協作,形成合力,積極探索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方式方法,目前已初見成效。
一方面,加強綜合監管體系建設,努力形成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工作合力。強化規劃引領,積極配合陜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專題研究,省市政府分別于今年3月、8月出臺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實施意見和實施方案,對上市公司擴增量、優存量、化風險等做出了明確安排,統籌協調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同時,推動工作下沉,與陜西省11個地市人民政府簽署《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合作備忘錄》,建立了信息共享、聯絡交流、聯合培訓、業務咨詢、防控風險等五項合作機制,發揮各自職責優勢,在加強上市公司監管和風險防控、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方面形成了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
另一方面,以地方國有控股公司為突破口,帶動陜西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提升。今年8月,聯合省國資委、金融局下發文件并召開動員大會,啟動為期三年的陜西省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發展質量提升專項行動。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與省國資委、西安市政府通力合作,推動競爭力不強、業績較差的國有控股公司開展資產重組。推動優質國有產業資源進一步向上市公司集中。
此外,堅持把防風險放在突出位置,有效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重大風險。堅持風險導向,定期及時向地方政府通報風險,有效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重大風險隱患。同時,積極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堅持在發展中化解風險的理念,推動地方政府從財政扶持、項目審批、配套建設等方面做好服務,支持和引導上市公司擴大直接融資。近三年,轄區上市公司分別融資89.25億元、145.45億元、401.02億元,今年已達到176.37億元,呈現快速增長勢頭。
支持有條件的上市公司再融資
中國證券報:下一步,證監局將采取哪些措施,更好地落實《意見》和陜西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議精神?
魚向東:陜西證監局將堅持監管與服務并重,規范與發展并舉,重點從五個方面抓好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
一是強化輔導監管,努力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和專業優勢,會同省金融局等部門抓好企業上市的組織、協調等工作,加強后備資源培育,推動優質企業加快上市步伐。進一步完善輔導工作,壓實保薦機構責任,促使其歸位盡責,發揮好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
二是堅持分類施策,不斷提高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盈利能力。支持有條件的上市公司通過定增、配股、發行可轉債進行再融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落實國資國企改革行動方案,推動主業增長乏力的上市公司,通過資產重組、引入戰投等方式,增強盈利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加強民營控股上市公司監管,防范控股股東侵害上市公司利益。
三是堅持穩中求進,有效防范化解上市公司風險。把防風險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實行風險分類監管,持續開展風險排查,始終做到心中有數、主動作為、防患于未然。引導持續經營困難和面臨退市風險的上市公司通過主動退市、資產處置、破產重整等方式有序出清風險。堅持控增量、化存量,積極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
四是堅持雙輪驅動,著力提高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水平。扎實開展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進一步強化公司治理底線要求,將公司治理從外部壓力轉變為內生需求。強化信息披露持續動態監管,引導上市公司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依法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不斷增強信息披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給投資者一個真實透明的上市公司。
五是堅持“零容忍”,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活動。積極適應注冊制改革新形勢、新要求,堅決落實黨中央嚴厲查處證券違法違規活動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持“零容忍”態度,嚴厲查處侵害上市公司利益、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特別是對于財務造假、資金占用、違規擔保、內幕交易等要予以重點打擊,凈化市場生態,維護市場“三公”原則,為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