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金融業對外開放深入推進 外資金融機構加速布局
中證網訊(記者 黃靈靈)近日,瑞銀集團全資子公司瑞銀前海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宣布已獲深圳證監局批準,取得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業務資格,成為國內第二家外商獨資的基金銷售機構。
瑞銀亞太區執行總裁許健洲表示:“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升,大灣區建設全面推進,瑞銀作為全球最大的財富管理機構,將積極把握這一重要發展機遇,致力于提供專業的財富管理服務及投資者教育,為中國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2018年以來,中國堅持自主有序地擴大金融業開放,多項舉措先后出臺,包括放寬外資機構準入限制、降低甚至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擴大業務范圍等。去年9月,我國金融業準入的負面清單已經正式清零。
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全國金融開放政策的整體推動下,深圳積極作為,在外匯管理體制機制、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國際創投中心建設、國際交流合作等領域先行先試,加快推進金融改革創新,深化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加大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力度,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持引領作用。
一是外匯管理體制機制升級改善。外匯管理改革,成為深圳金融加入世界經濟版圖的突破口。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為企業跨國跨境開展業務帶來便利。3月16日,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獲得批復,成為全國首家開展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的企業。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體系落地,讓內地銀行業向海外延伸出觸角。7月26日,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在深圳3家銀行的57個銀行網點啟動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深圳成為全國首批開展試點工作的四個城市之一。
二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先行先試。跨境理財通方面,9月10日,《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正式發布,標志著“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進入實際操作階段。跨境理財通將為大灣區內居民拓寬跨境投資的渠道,增加資產配置選擇,為大灣區金融業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市場和龐大商機。深港通方面,2020年深港通交易金額14.32萬億元,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深港通機制持續優化,港股通標的范圍擴大,外資持股比例披露門檻降低,跨境監管效能提高。債券通方面,“北向通”于2017年7月3日正式開通,目前“債券通”已服務來自34個國家和地區的2730家境外機構投資者。2021年1-8月,“北向通”累計達成交易4.298萬億元人民幣,共計成交47455筆。“南向通”于2021年9月24日正式開通。
三是全面部署推進國際創投中心建設。深圳分別于2012年、2014年啟動QFLP、QDIE試點工作并發布了試點政策,并于今年修訂出臺了新的QFLP、QDIE試點政策,獲批的100億美元QDIE額度為全國最高。目前,深圳雙Q試點工作平穩有序且初具成效,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優勢和標桿效應的雙Q試點企業。截至2021年9月,獲得試點資格的外商投資股權投資管理企業(即QFLP管理企業)約為165家;獲得試點資格的境外投資主體管理企業(即QDIE管理企業)約為66家。
四是國際交流合作穩步推進。深圳、倫敦雙城系列活動在兩地政商學等各界人士中的關注度持續升溫,累計參會機構達百余家,包括深倫兩地代表性金融機構、科研院所以及社會組織在內的近200余名代表,最近三期活動直播累計觀看人數超過了40萬人。深圳多方挖掘國際交流資源,與蘇黎世、阿布扎比等金融中心城市建立工作關系,拓寬國際金融朋友圈,加強金融領域交流合作。
隨著深圳金融業對外開放深入推進,外資金融機構布局深圳步伐加快。
2021年3月,摩根資產管理出資約26.67億元向招銀理財增資,增資完成后,招商銀行、摩根資產管理分別持股90%、10%。招銀理財總裁汪濤表示,引入戰略投資者摩根資產管理后,招銀理財將在保持與招商銀行協同共贏關系的同時,借由另一方股東的資源投入獲得豐富的資管業務國際經驗和廣闊的全球視野。
2021年6月,星展銀行投資入股深圳農商行,持有深圳農商銀行13%的股份,成為了深圳農商銀行第一大股東。星展集團表示,本次投資體現了集團持續深耕、投資中國的戰略。此項交易將助力星展集團擴大在中國的業務,加速星展銀行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布局。
9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公布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下稱“《前海方案》”)。《前海方案》明確提出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提升國家金融業在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功能,支持國家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在前海合作區落地實施,在與香港金融市場互通互聯、人民幣跨境使用、外匯管理便利化等領域先行先試。
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前海方案》為新的起點,堅持“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深化前海深港合作,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充分發揮深圳先行先試作用,為金融業對外開放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