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北交所首批公司 專精特新成色十足
11月15日,北交所首批81家上市公司正式亮相。以首批公司所處產業賽道為切入點,結合多個維度的財務指標表現看,這批在新三板市場歷練多年的公司足以在產業鏈上獨當一面,眾多公司屬于戰略新興產業,前景廣闊;這批公司發展模式多元,兼具“大而優”和“小而美”,10家公司2020年營收超10億元,五成公司近三年盈利復合增速超20%,業績韌性足。
業內人士指出,細分領域中深耕的中小企業對于產業結構有重要戰略意義,是填補中國產業版圖的重要部分。盡管這些中小企業現階段規模較小,但其在關鍵技術和賽道上對我國產業鏈的完整性和核心技術的自主性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補鏈強鏈”好手
多家北交所首批公司力爭成為我國科技產業“補鏈強鏈”上的好手。
生物技術方面,諾思蘭德從事基因治療藥物、重組蛋白質類藥物和眼科用藥物研發、生產及銷售,致力于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罕見病和眼科疾病等領域生物工程新藥的研發和產業化。德源藥業以研發、生產、銷售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領域治療藥物為主。三元基因圍繞干擾素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新產品研發,若新產品研發成功,其有望打造新增長極。
新能源方面,貝特瑞為鋰電池石墨負極材料及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龍頭,2020年負極材料市占率國內第一。長虹能源主要從事環保鋅錳電池和高倍率鋰離子電池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是工信部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德瑞鋰電是國內圓柱形鋰錳電池最大生產商之一,提供能量密度高、使用壽命長、適用溫度范圍廣、綠色環保電池解決方案。
高端裝備方面,豐光精密主營業務為研發、生產和銷售精密機械加工件和壓鑄件等金屬零部件,擁有千種精密產品,公司在工藝技術、生產設備先進性和操控經驗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星辰科技是國內較早從事軍用伺服系統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的企業。連城數控是全球領先的光伏及半導體行業晶體硅生長和加工設備廠商。
新材料方面,佳先股份是國內PVC塑料環保熱穩定劑領先企業,被評為國家綠色工廠。吉林碳谷是國內碳纖維原絲龍頭供應商,為吉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齊魯華信的主要產品是應用于石油化工催化、環保催化和煤化工催化的催化劑分子篩。
此外,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中還有多家汽車零部件公司。大地電氣系汽車整車線束配套解決方案供應商。同心傳動專注于非等速傳動軸領域打造核心競爭力。華陽變速主要從事汽車換擋機構的設計、研發與制造,并致力于汽車零部件輕量化。萬通液壓為國內主要的自卸車專用油缸、機械裝備用油缸供應商之一。泰祥股份專注于汽車發動機零部件的研發、制造與銷售。
電子類公司在各自細分領域奮勇爭先。創遠儀器從事無線通信、射頻微波測量技術,為IMT-2020(5G)推進組成員。富士達專注于射頻同軸連接器及電纜組件,技術實力國內領先,參與制定了多項國際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增強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
業績“多點開花”
目前,北交所首批公司中有75家披露了2021年三季報。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其中63家公司前三季度的營收實現同比增長,占比84%。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翻倍的公司有2家,分別是佳先股份和貝特瑞。
75家公司前三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速均值為26.66%、中值為19.25%。其中,32家公司的營收增速高于平均水平。這32家公司中,來自計算機軟件、金屬制品、金屬非金屬新材料、輸變電設備、汽車、化學制品、專用設備行業領域的公司最多。
上述75家公司中,有73家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盈利,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6.83億元;51家公司實現盈利增長或減虧,占比68%。這51家公司前三季度的盈利同比增速均值為102.76%、中值為26.56%,呈現出較高的成長性。
多個熱門景氣賽道業績表現亮眼。以新能源材料為例,貝特瑞是首批上市公司中的“盈利王”,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68.51億元,同比增長154.18%;實現歸母凈利潤10.90億元,同比增長207.91%。安信證券指出,貝特瑞前三季度負極材料銷量突破10萬噸。其中,人造石墨負極銷量突破6萬噸;高鎳三元正極銷量突破1萬噸。產銷兩旺使得公司當期業績大幅增長。
同一賽道的長虹能源同樣業績斐然。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2.25億元,同比增長69.66%;實現歸母凈利潤2.03億元,同比增長70.98%。浙商證券分析認為,公司堿錳電池生產線升級使智能化高端制造能力大幅提升,同時公司不斷優化客戶結構,高端客戶訂單數量同步提升,推動業績向好。
多個細分行業涌現“隱形冠軍”。從近三年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長率來看,半數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增速超20%。其中,不少公司增速超過100%,如吉林碳谷、通易航天、旭杰科技、廣脈科技等。
統計數據顯示,吉林碳谷近三年(2017年-2020年,下同)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高達190.71%,且2020年凈資產收益率為61.54%,顯示出良好的盈利能力。通易航天主要經營軍用特種航空制品以及聚氨酯、碳纖維等新材料制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公司近三年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133.46%,2020年毛利率高達77.88%。旭杰科技主營業務為建筑裝配化的研發與設計咨詢、相關預制部品的生產與銷售、施工安裝以及工程總承包,公司近三年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119.08%。廣脈科技扎根5G、物聯網、云計算等數字化轉型需求,在信息通信系統集成、ICT行業應用、資產運營服務、數字內容服務等領域開枝散葉,公司近三年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113.85%。
增長動力足
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的基本盤,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能帶來大量就業機會,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開源證券表示,自9月2日宣布設立到開市,“北交所速度”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于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決心。北交所定位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與定位“硬科技”的科創板和定位“三創四新”的創業板形成差異化區分。
開源證券指出,當前中小企業再融資逐漸回暖,能源革命、智能汽車、元宇宙、半導體等新一代技術發展機遇空前,中小創企業內生增長動力十足。北交所聚焦的“專精特新”企業主要以中小型高端制造企業為主,這類公司具有更高的成長性。
中金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對于北交所,主要關注成長性好、創新能力強的生物醫藥、電子、節能環保、互聯網等行業相關企業。“我們認為,電子行業的優質公司在細分賽道較為專注,且各具優勢與特色!痹撠撠熑苏f,“未來,中小型電子企業可借助北交所提供的更為便捷、精準的直接融資通道,獲得新的發展機遇與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我國科技產業‘強鏈補鏈’貢獻重要力量!
安信證券指出,北交所公司大部分是某一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長線來看,其所在的細分行業往往是某一產業鏈的部分環節,在產業鏈景氣度較高時,這些細分行業龍頭公司往往也會獲得較好的成長。
中金公司表示,從基本面上看,適合到北交所發展的公司成長性、運營狀況、科研投入整體較為良好,在部分維度甚至領先A股市場企業。這些企業在具備較強創新能力和較大發展潛力的同時,也有業績波動大等特點,而北交所的設立為這些企業提供全新的資本市場融資路徑。
政策的大力支持,疊加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力,我國廣大創新型中小企業未來大有可為。據了解,工信部“十四五”期間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目標包括:支持中小企業成為創新發源地,健全創新型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發展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萬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千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021年-2025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引導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體系,分三批重點支持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
高新技術產業公司數量眾多
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行業分布廣泛。按東財行業分類,集中度較高的三大行業分別是計算機軟件(9家)、汽車(6家)、通用設備(5家)和專用設備(5家),此四類行業公司總數占整體公司數量的三成。此外,專業服務、金屬制品、金屬非金屬新材料、化學制藥、通信設備和輸變電設備行業各有3家公司。
10家公司2020年營收均超10億元
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2020年合計實現營收488.30億元。其中,營收規模超過2億元以上的公司有63家,占比近八成;營收規模超過10億元的公司共10家,超過20億元的公司共6家;僅3家公司營收少于1億元。
穎泰生物位列榜首,2020年實現營收62.25億元。公司主要從事農藥原藥、中間體及制劑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GLP技術服務。經過多年的積累和創新,已形成品種豐富、工藝技術較為先進的除草劑、殺菌劑、殺蟲劑三大品類百余種產品。
平均每家研發費用達2557萬元
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2020年研發費用總額合計20.72億元,占營業收入總和的4.24%。其中,46家公司的研發費用占比高于4.24%。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2020年研發費用均值為2557.46萬元,有18家公司研發費用高于平均值。
貝特瑞、穎泰生物和翰博高新三家公司2020年研發費用均超過1億元,分別為2.50億元、1.91億元和1.12億元。翰博高新是半導體顯示面板重要零部件背光顯示模組一站式綜合方案提供商,集光學設計、導光板設計、精密模具設計、整體結構設計和產品智能制造于一體。正在研發或不斷規模化應用的技術有OLED、Mini LED、Micro LED 等。
9家公司ROE均超30%
從獲利能力看,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中,80家公司2020年凈資產收益率(ROE)為正。其中,9家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超30%,29家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超20%,67家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超10%。
吉林碳谷最為突出,2020年的ROE高達61.54%。其次是錦好醫療和同力股份,2020年的ROE分別為38.95%和36.24%。
“小巨人”企業數量占兩成
據不完全統計,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中,各級別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為16家,占比兩成。這16家公司分布于汽車、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金屬非金屬新材料、通信設備、計算機軟件、航空航天裝備、醫療器械等中高端產業領域。
8家公司2020年盈利均超1億元
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2020年歸母凈利潤合計達56.19億元,僅一家公司虧損。其中,8家公司盈利超過1億元。盈利規模前三的公司分別為貝特瑞、連城數控和同力股份,對應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95億元、3.80億元和3.34億元。
貝特瑞是新能源材料的研發與制造商,主營業務包括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正極材料及石墨烯材料三大業務板塊。公司采用直銷模式,主要收入來源為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的銷售。連城數控為光伏及半導體行業客戶提供高性能的各類晶體材料制造和襯底晶片加工處理等全自動生產設備,主要采取訂單式的直銷模式,收入來源為單晶爐、線切設備、磨床等產品銷售。同力股份是集產品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為一體的工程機械制造商,主要產品為各類礦山開采及大型工程物料運輸所需的非公路寬體自卸車。
11家公司研發強度均超10%
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中,有11家公司2020年研發費用占總營收比重超過10%。其中,計算機軟件行業公司有3家,分別是艾融軟件、廣道高新和國源科技;生物醫藥行業公司有2家,分別是諾思蘭德和三元基因;生物醫藥公司諾思蘭德2020年研發投入占總營收比重高達58.27%,遙遙領先。
諾思蘭德多年來致力于生物技術創新藥研發工作,目前在研生物技術新藥有13個,涉及15個適應癥,并已有3個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其中,重組人肝細胞生長因子裸質粒注射液、重組人白細胞介素11均已進入Ⅲ期臨床;重組人胸腺素β4正在開展Ⅱ期臨床研究;3個眼科藥品上市,多個眼科藥在陸續開發過程中。
江蘇、北京、廣東等地公司居多
從地域上來看,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覆蓋全國23個。ㄖ陛犑校,集中分布在華東、華南和華北地區。其中,江蘇12家、北京11家、廣東10家、山東7家。西北、西南、東北、華南和中部地區也均有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