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更豐盈、更多元、更智能——在蔬菜大省湖南直擊“菜籃子”保供之變
新華社長沙1月30日電 題:更豐盈、更多元、更智能——在蔬菜大省湖南直擊“菜籃子”保供之變
新華社記者周楠、白田田、陳宇簫
29日,大雪過后,蔬菜成了長沙各大菜市場的“搶手貨”。興盛優選湖南中心園區共享倉負責人楊宏亮一點也不擔心,他說:“以前遇到極端天氣,容易‘運不出、送不進’,現在倉儲、冷鏈、物流水平提升很多,倉庫隨時都是滿的,我們心里有底。”
新春來臨之際,記者在蔬菜大省湖南采訪發現,隨著農業全產業鏈體系建設日趨完善,春節“菜籃子”保供正迎來更豐盈、更多元、更智能的變化。
內容之變:“菜籃子”越來越豐盈
地處洞庭湖畔的岳陽市君山區是湖南省主要蔬菜基地。29日上午,君山區建新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先軍頂風冒雪,指揮著大卡車,把一車蔬菜從田間運出去。他說:“我們的蔬菜品種越來越多,尤其是一些特色蔬菜很受歡迎。”
長沙黃興海吉星國際農產品物流園是國內蔬菜樞紐市場之一,日均交易量超過1萬公斤。譚常青從事蔬菜批發近20年,眼下正忙著從云南、海南調貨。他告訴記者,往年節前銷售的“主力菜”是白菜、蘿卜、土豆、西紅柿等,現在消費者口味越來越“挑”,銷售的品種日漸豐富,水果茄子、秋葵等特色蔬菜很受歡迎。
曾俊是該物流園的管理人員。他說,以前春節保供目標主要是“貨源充足、價格穩定”,現在老百姓追求吃得健康、吃出特色,節前的蔬菜供給也呈多樣化趨勢。湖南一家電商企業負責人說,在農村地區,“菜籃子”里的貨品也越來越“高大上”,今年以來,在他們的電商平臺,縣城以下市場的車厘子訂單量同比增長30%,海鮮訂單量增長40%。
渠道之變:“菜籃子”越來越多元
打開一家湖南本土電商企業的小程序,首頁是兩款熱銷的“年貨套餐”,分別有22個商品和28個商品,包括蔬菜、肉類、配菜,老百姓足不出戶就可配齊“菜籃子”。
近年來,網購生鮮、社區團購等消費時尚,讓“菜籃子”保供渠道變得更多元。
臨近年底,總部位于長沙的社區電商企業興盛優選,正全力加大人員和物料的調配力度。在湖南中心園區,僅生鮮加工倉就增加了4萬個標準周轉筐。春節期間,預計還將有近50%的員工值守,保障市民能夠買菜無憂。
長沙市商務局副局長黃立斌告訴記者,“預售+門店自提”的購物方式,在長沙深度滲透。他們調研發現,不少60歲以上消費者可以熟練操作居家網購蔬菜。
科技之變:“菜籃子”越來越智能
長沙黃興海吉星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里,商戶都安裝了智能交易機,其外形有點像超市收銀機。有了這些智能設備,市場交易信息集納告別了過去的人工記錄,進入“大數據時代”。
物流園辦公室主任姜思同說,蔬菜的產地、銷售檔口、來貨量、交易量、價格等信息,通過智能交易機,在后臺被實時記錄。其中,14個主要蔬菜品種的交易量和單價會及時報送給商務、發改、農業等部門,為政府掌握蔬菜供需、價格變化,以及在什么節點采取保供措施提供參考。
大數據讓“菜籃子”變得越來越智能,新型冷庫、智能倉庫等現代化基礎設施也為“菜籃子”賦能。
在興盛優選湖南中心園區新建的1.2萬平方米冷庫,記者看到,冷庫分為恒溫、冷藏、冷凍3個溫控區,存放水果、牛奶、肉制品、水餃等不同商品。為避免串味,蔬菜和水果會進行物理分隔。
“我們加強市場監測,及時了解市場變化,為春節期間‘菜籃子’保供做好了充分準備。”黃立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