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要求央企強化資本運作實現動態優化
強化上市公司管理 提升市值和價值創造能力
國資委3月2日消息,國資委近日印發《關于中央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強調,中央企業要強化資本運作,實現動態優化。有效運用專業化整合、資產證券化等運作手段,盤活存量;有序推進改制上市、引戰混改等改革措施,做優增量。強化上市公司管理,提升上市公司市值和價值創造能力。
《意見》提出,加快構建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有力支撐服務國家戰略,有力支撐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有力支撐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中央企業整體財務管理水平明顯躍上新臺階,通過10-15年左右的努力,絕大多數中央企業建成與世界一流企業相適應的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一批中央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意見》明確,強化資金管理,實現安全高效。加強司庫管理體系頂層設計,科學制定總體規劃,完善制度體系和管理架構,建立總部統籌、平臺實施、基層執行“三位一體”的組織體系和“統一管理、分級授權”的管理模式。加快推進司庫管理體系落地實施,將銀行賬戶管理、資金集中、資金預算、債務融資、票據管理等重點業務納入司庫體系,強化信息歸集、動態管理和統籌調度,實現對全集團資金的集約管理和動態監控,提高資金運營效率、降低資金成本、防控資金風險。逐步將司庫管理延伸到境外企業,加強境外資金動態監測,實現“看得到、管得住”。切實加強“兩金”管控和現金流管理,強化客戶和供應商信用風險管理,減少資金占用,做到應收盡收、“顆粒歸倉”,實現收入、效益和經營現金流的協同增長。完善資金內控體系,將資金內控規則嵌入信息系統。建立健全資金舞弊、合規性、流動性、金融市場等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加強對擔保、借款等重大事項的統一管理,嚴格落實各項監管規定。
《意見》強調,強化資本運作,實現動態優化。加強制度和規則設計,立足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服務企業戰略,聚焦主責主業,遵循價值創造理念,尊重資本市場規律,適應財務承受能力,優化資本結構,激發資本活力。通過債務重組、破產重整、清算注銷等法制化方式,主動減量;有效運用專業化整合、資產證券化等運作手段,盤活存量;有序推進改制上市、引戰混改等改革措施,做優增量,促進資本在流動中增值,實現動態優化調整。加大“兩非”剝離、“兩資”清理工作力度,加快虧損企業治理、歷史遺留問題處理,優化資產和業務質量,提升資本效益。強化上市公司管理,提升上市公司市值和價值創造能力。強化金融業務管理,嚴防脫實向虛,加大產融協同力度,實現產融銜接、以融促產。強化價值型、戰略型股權管理,完善股權治理體系,優化股權業務結構、產業結構、地域結構,不斷提高股權投資回報水平。強化參股企業管理,依法行使股東權責,嚴格財務監管,規范字號等無形資產使用,有效保障股東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