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制度型雙向開放啟新章
中證網訊(記者 黃靈靈)3月16日,國務院金融委會議明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繼續支持各類企業到境外上市,對當前資本市場問題對癥下藥,開出"定心丸"。種種信號表明,中國資本市場將堅定實施制度型雙向開放。
3月16日晚間,深市兩家頭部民營上市公司國軒高科、樂普醫療相繼發布公告,籌劃境外發行GDR并在瑞交所上市。就在前一晚,滬市公司三一重工也公告籌劃發行境外GDR的"出海"意向。
業內人士指出,境外發行GDR企業持續擴容,只是中國資本市場堅定實施制度型雙向開放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滬深交易所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決策部署,持續優化互聯互通機制,不斷豐富境外投資者參與渠道,務實推進"一帶一路"資本市場交流合作,服務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滬深交易所以滬深港通為抓手,不斷引入外資,增強市場活力。以深市為例,深港通開通5年來,累計交易金額已突破40萬億元。深港通北向交易日益活躍,其日均交易金額在2019年達到200億元,2020年達到500億元,2021年達到650億元。
在吸引資金"走進來"的同時,監管部門還推動優質企業"走出去"。深交所積極推動深市公司納入MSCI、富時羅素等國際指數。自2018年5月起,國際三大指數公司MSCI、富時羅素及標普道瓊斯相繼開始將A股納入指數。經過指數比重的多輪提升,MSCI、富時羅素及標普道瓊斯的A股大盤股納入比例已分別達到20%、25%及25%。
隨著A股國際化進程不斷推進,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關注度持續提升。MSCI于2021年10月推出基于滬深港通標的的A股指數——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截至2021年底,深市標的在MSCI A50互聯互通指數中市值的占比超過40%。
舉旗定向,綱舉目張。可以期待,隨著政策儲備漸次落地,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之路將漸行漸寬、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