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 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中證網訊(記者 潘宇靜)4月1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首都之窗”顯示,近日《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簡稱《方案》)已經發布。其中提到,將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方案》顯示,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和"菜籃子"責任制。切實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作為各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獎懲和使用、調整的重要參考。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00萬畝,其中大豆播種面積達到4.2萬畝。對各涉農區糧食、大豆單產實行考核,與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標準掛鉤。實施玉米良種更新工程、促進晚播小麥弱苗轉壯、加強技術指導,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健全完善糧食市場監測預警和應急供應保障體系。穩定常年菜地保有量,蔬菜播種面積、產量分別達到75萬畝、180萬噸以上,自給率提升到16%以上。優化設施農業扶持政策實施機制,向產業布局集中、發展蔬菜產業意愿較強的地區傾斜。實施閑置設施清零行動,積極推進2萬棟農業設施改造提升,提高大棚冬閑時節利用效率。在通州區、大興區、房山區、順義區等建設智能連棟溫室,打造高效設施農業片區。在環京周邊地區建設一批蔬菜生產基地,健全穩定的產銷合作關系和應急調配機制。保持生豬生產支持政策穩定,適時啟動豬肉收儲措施,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能繁母豬保有量穩定在5萬頭左右。支持奶業、禽蛋、牛羊、水產規;G色健康養殖。
《方案》提到,實現166萬畝耕地保有量和15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質保量驗收后全部落圖落地,逐級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作為剛性指標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組織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十年規劃,年內建設10萬畝。啟動全國第三次土壤普查本市試點工作。
打造"種業之都"。 組織實施北京種業振興實施方案!斗桨浮凡渴鹜瓿傻谌稳珖笄葸z傳資源和第一次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年度任務。開展11個北京優勢特色物種種質創制與品種選育聯合攻關,實施北京鴨等4個特色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行動,實現自主知識產權品種"黑六"種豬回歸北京。強化種業基礎前沿研究,建設國家玉米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加快推進平谷區畜禽水產種業創新示范區、通州區于家務農作物種業創新示范區、延慶區林果花草蜂藥種業創新孵化基地和北京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貫徹實施《北京市種子條例》,開展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辦好第三十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
在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方面,《方案》制定實施農業中關村建設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平谷區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和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優化提升11個首席專家領銜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提高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研發和示范應用水平。制定農業機械化行動方案。推進智能農機裝備示范應用,打造3個農業機器人應用場景,創建1個設施農業全程機械化示范區。設施農業機械化率達到43.5%。辦好世界農業科技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