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疫情擾動不會改變我國經濟平穩運行趨勢
中證網訊(記者 倪銘婭)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5月1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總的看,疫情擾動不會改變我國經濟平穩運行趨勢,也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韌性足、潛力大、空間廣的特點,在各項政策支持下,國民經濟將會加快恢復,實現企穩回升。
對于中國經濟走勢,付凌暉表示,今年以來有很多因素超出預期,經濟運行確實面臨很多困難。但也要看到,這些困難都是短期的、暫時的,從全年發展來看,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還有不少有利條件。
付凌暉說,從當前來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復工復產效果逐步顯現。4月中下旬以來,疫情形勢總體上呈下降態勢。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部分地區,復工復產也是有序推進。從5月以來的情況看,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貨運物流持續恢復,全國發電量等一些實物量指標也在改善。
投資穩增長作用將繼續發揮,基礎設施和制造業投資支撐有力。今年以來,專項債發行和使用加快,可用于基礎設施投資的財政資金較為充足。投資到位資金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速保持較快增長,有利于基礎設施投資穩定增長。同時,受疫情影響,一些制造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加,但是各地區各部門落實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政策,大力推動重大制造業投資項目開工建設,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也有利于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制造業投資增長仍有支撐。
消費有望逐步恢復,線上消費和升級類消費仍會成為消費的重要支撐。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雖然出現下降,但是隨著疫情影響逐步得到控制,消費恢復步伐會加快。下階段,援企穩崗力度加大,就業基本盤總體穩定,有利于保障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費能力。受益于信息技術發展,一些傳統接觸型消費加快向線上轉移,居民消費升級態勢仍然會持續,有利于支持消費增長。
出口雖然面臨一定壓力,但是持續增長有利條件仍然較多。國際形勢復雜嚴峻,全球疫情和地緣政治沖突交織疊加,主要經濟體政策收緊步伐加快,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在加大。4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1月份的4.4%下調到3.6%。同時,國外生產供給逐步增加,加大我國出口競爭壓力。盡管如此,我國工業體系完備,制造業供給能力強,能夠較快適應外部需求變化,加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加強與貿易伙伴互利合作,推動自貿區建設,都有利于擴大出口。今年是RCEP落地實施的第一年,穩外貿政策會持續顯效。1-4月份,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15.4%。
此外,付凌暉表示,今年以來宏觀調控政策調節力度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不斷發力,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有效實施,綜合使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困難行業和重點領域扶持,效果會不斷顯現。同時,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有關方面在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機調控力度,將會進一步穩定宏觀經濟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