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部門聯合發布《北京市金融業復工復產防疫工作指引》 包含11項措施
中證網訊(記者 王方圓)6月2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聯合發布《北京市金融業復工復產防疫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供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參照執行。
一是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各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及其分支機構、營業網點的主要負責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責任人,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堅持人、物、環境同防,科學制訂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確保相關工作安排部署到位、督促檢查到位、責任落實到位。加強與監管部門、屬地政府的溝通聯系,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全面強化人員管理。將正式員工、外包服務人員等進行一體化管理,切實落實測溫掃碼、健康監測、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等各項防疫要求。建立并動態完善工作人員基礎信息臺賬,確保發生疫情時能迅速獲取重點人員信息并采取管控措施。根據北京市防疫政策要求,確定合適的到崗人員數量,必要時嚴格執行家庭——單位"兩點一線"閉環管理。加強重點人群防護,各金融機構與客戶有現金、單據、抵質押物、當物等物品交接環節的營業柜臺員工應佩戴一次性手套,可根據疫情的情況適當增配防護鏡。
三是持續筑牢辦公營業場所防控體系。加強辦公營業場所防護,每天勤通風、定期消毒,營業高峰時段增加消毒次數。垃圾應分類管理、做好密封、定點暫放、及時清理。加強餐廳消毒,實行分批錯時分桌就餐,取餐過程佩戴口罩、手套,并與他人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離。合理使用電梯,乘電梯時相互之間注意保持適當距離,低樓層推薦走安全通道,電梯間外應備好按鍵用紙。
四是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進入辦公或營業場所人員應按規定持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如全市有最新規定的,按照最新規定執行),嚴格執行"戴口罩、測溫、查驗健康寶、登記、一米線"等措施。提倡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等健康行為。按照"非必要不舉辦"和"誰主辦、誰負責"原則,加強會議、論壇、培訓等活動管理,提倡以視頻形式舉辦。
五是靈活運用科技手段做好金融服務保障。營業場所應積極采取客戶分流措施,減少人員聚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完善線上業務,優化和豐富"非接觸式服務",探索運用視頻連線、遠程認證等科技手段,更好便捷服務客戶。
六是切實做好車輛和外來物品管理。結合實際工作需要,車輛使用和管理嚴格按照審批報備信息執行。對快遞、物流等外來物品,設置專用路線和固定存放場所,并與其他區域相隔離。車輛及司乘人員須嚴格按照防疫要求進入單位內有關場所,應安排固定人員進行接收、拆封、消毒等。
七是持續做好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各機構要加強引導、充分動員,做到疫苗應接盡接。對在機構工作的第三方服務人員和實習生等也應統一納入疫苗接種范圍,積極倡導并推動本單位60歲以上的退休人員接種疫苗。
八是認真做好核酸檢測和健康監測。各機構要建立所有人員(含第三方服務人員)核酸登記簿,加強督導工作人員"應檢盡檢"。做好"四類人員"篩查和報告,一旦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嗅覺味覺減退等新冠肺炎相關癥狀,不自行購藥、服藥,應及時報告并就醫,再返崗需持核酸陰性證明,避免將疫情風險帶入復工復產場所。
九是切實落實"非必要不出京、不出境"要求。盡量不前往境外及國內中高風險地區出差、旅居、探親,對確有需求的,按照"誰申請、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要求,嚴格落實離(返)京核酸檢測、健康觀察等各項防控措施。進(返)京人員在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北京健康寶綠碼的基礎上,需在抵京24小時后、72小時內再進行一次核酸檢測。進(返)京后要加強自身健康監測,7日內不聚餐、不聚會,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降低傳播風險。
十是充分做好防控疫情應急預案。各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應建立科學、規范、及時、有效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預案,保持與監管機構和屬地的有效溝通,建立單位內部臨時隔離觀察區以及感染人員轉運聯絡通道等。關鍵核心崗位人員要實行AB崗備份,確保極端情況下金融服務不中斷,要加強應急演練,確保員工熟悉疫情防控應急各項流程和措施。按照"企自為戰"原則,制定并動態完善閉環管理工作方案,儲備適量的生產物資、生活物資和防疫物資,必要時可以快速進入點對點閉環管理或封閉管理狀態。
最后,《指引》指出,要堅持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早處置"。一旦出現疫情,迅速啟動單位疫情應急預案,聽從屬地安排,按照《生產經營場所關聯新冠肺炎疫情密接、次密接人員時的防疫指引》,配合疾控機構開展溯源流調工作,配合政府部門做好妥善處置,堅決避免疫情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