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長三角前五月經濟數據:蘇浙滬經濟加速修復 安徽呈現“黑馬”氣質
隨著長三角三省一市5月經濟數據近日陸續出爐,市場對長三角經濟的信心越來越足:江蘇經濟加速修復,回穩向好,浙江工業生產同比轉正,安徽呈現出黑馬氣質,規上工業增加值持續兩月排名長三角地區第一位。上海外貿同比降幅好于預期,顯示外貿市場開始走出底部。
生產消費恢復性增長
隨著中央和各地穩市場主體保就業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見效,5月,長三角三省一市工業生產穩步恢復,疫情影響逐步減弱。
數據顯示,5月安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4月的下降1.5%轉為增長5.2%,增幅比本輪疫情發生前的3月低1.8個百分點,比全國高4.5個百分點,居全國第十三位,比4月前移9位;居長三角地區第一位、位次與4月持平。1至5月,安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
5月,浙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轉降為升,同比增長1.5%,較4月回升3.4個百分點。
據江蘇省統計局數據,5月江蘇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比4月收窄11.2個百分點;1至5月,江蘇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
上海方面,5月規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341.24億元,同比下降27.6%,4月該數據為下降61.5%。
消費方面,1至5月,上海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47.54億元,同比下降18.7%。浙江、江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11384億元和16967億元,其中浙江同比增長0.3%、江蘇同比下降4.7%。安徽方面,1至5月,安徽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比全國高1.9個百分點。
外貿開始走出底部
外貿方面,5月蘇浙皖都處于同比增長狀態。數據顯示,5月,浙江、安徽的進出口數據分別為3920億元、647.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3% 、13.8%。另據南京海關統計,今年前5個月江蘇外貿進出口總值2.13萬億元,同比增長8.5%。
據上海市統計局6月24日發布的數據,5月上海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759.34億元,同比下降14.1%。其中,出口1060.89億元,同比下降13.1%;進口1698.45億元,同比下降14.7%。1至5月上海實現進出口總額15031.11億元,同比下降2.8%。
上海證券報記者從上港集團獲悉,今年1至5月,上海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約1875萬標準箱,同比基本持平。
“疫情造成的沖擊較為明顯,上海外貿相關指標同比有所下降,但情況好于預期。”上海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資深專家楊建文表示,數據表明,本輪疫情發生后上海采取的“白名單”舉措和企業閉環管理政策是有效的,企業搶到了時間,外貿承受住了沖擊,開始走出底部。
楊建文說,5月上海實到外資19.78億美元,基本上恢復到本輪疫情發生前每月約20億美元的水平,與去年同期相比僅減少3.9億美元。
固定資產投資步伐加快
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充分發揮有效投資作用,長三角三省一市正持續擴大投資規模。
數據顯示,1至5月,安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7%,高于全國3.5個百分點,居全國第十位、長三角第二位。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1.6%,工業投資增長20.2%,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2.8%。
浙江、江蘇固定資產投資均處于穩定增長狀態。數據顯示,1至5月,浙江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9%,江蘇同比增長3%。
其中,江蘇制造業投資拉動作用明顯,大項目支撐有力。數據顯示,1至5月,江蘇有2666個10億元以上在建項目,較去年同期增加422個,項目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11.1%。其中,10億元以上本年新開工項目完成投資增長10.6%。
上海方面,受疫情影響,1至5月,上海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1.2%。不過,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6月上海穩投資步伐明顯加快。
業內人士認為,整體來看,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卡點猶存,需求不足和成本問題仍較突出。下一步,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做好減稅降費和助企紓困工作,及時疏解產業鏈供應鏈堵點,有效引導市場預期,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升經濟回升動能,努力確保工業經濟穩定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