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首批組合型信用保護合約落地
近日,深交所發布《深圳證券交易所信用保護工具業務指引(2022年修訂)》,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作為組合型信用保護合約(CDX合約)首批組合管理人,發布“CNI-SZSE深交所主要發行人CDX組合”和“CNI-SZSE粵港澳大灣區主要發行人CDX組合”,標志著深交所CDX合約業務正式開展試點。8月15日,招商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證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申萬宏源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廣發證券8家CDX合約核心交易商在完成資質備案、交易磋商等準備工作基礎上,積極組織和參與首批CDX組合的合約交易及報價,共計達成合約32筆,名義本金合計9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推出CDX合約業務,為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一籃子債券參考實體提供信用保護,既滿足了投資者實現一筆合約交易、多個實體保護的現實需要,也提供了賣方信用保護創設的風險分散機制,與單一參考實體的信用保護合約互相補充,豐富了風險對沖策略,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定價機制、提升市場活力、增強信用保護工具效能。
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作為CDX組合管理人,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負責首批組合編制、發布、運營維護等全周期運營工作,并根據市場報價情況編制CDX組合信用曲線。“CNI-SZSE深交所主要發行人CDX組合”的40個深市債券發行主體覆蓋了制造、交通、能源、建筑等國家基礎行業,是衡量深市信用風險情況的代表性組合,契合投資者開展市場風險對沖的需要。“CNI-SZSE粵港澳大灣區主要發行人CDX組合”涵蓋了粵港澳地區的25個高信用等級參考實體,覆蓋約3000億元規模的交易所債券產品,有助于進一步優化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生態,更好服務“雙區”建設。
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深交所自2018年11月啟動信用保護工具試點以來,先后推出了信用保護合約和信用保護憑證業務,截至目前,已有20家機構備案成為深市信用保護合約核心交易商,13家機構備案成為憑證創設機構,累計達成合約交易86筆、憑證項目10單,名義本金合計約48億元,支持企業債券融資約380億元。接下來,深交所將持續創新提升直接融資配套支持制度,針對痛點、難點領域,著力改善企業債券融資環境,在前期試點業務穩妥開展的基礎上,深入調研需求,強化制度供給,創新工作機制,凝聚市場合力,探索推出更多信用保護工具,持續提升交易所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