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首只指數編制方案出爐 有望引入更多市場“活水”
“挺激動的,制度終于落地了,相信北交所會越來越好。我們的任務是做好自身規范發展,然后相信北交所。”看到北交所首只指數——北證50成份指數編制方案出爐,一位北交所上市公司高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這兩天會好好研究一下。”
9月2日,北交所在宣布設立一周年之際發布《北京證券交易所證券指數管理細則》、《北證50成份指數編制方案》。專家表示,投資者及各類專業機構可通過北證50成份指數進行市場分析與業績基準比較,預計隨著北證50成份指數發布并平穩運行,可引導機構持續開發跟蹤北證50成份指數的被動型產品。
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北京證券交易所外景(9月2日攝)。 新華社圖文
以日均總市值排序進行選樣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北交所方面了解到,為便利投資者理解運作,北證50成份指數的編制借鑒了境內外市場指數及指數化投資產品發展經驗,并充分考慮市場具體運行情況,各項指標設計遵循標準化原則。
指數類型及樣本股數量方面,編制成份指數,固定樣本股數量50只。從北交所實際情況看,分布較為集中,頭部公司已具備良好的表征性。
選樣方面,北證50成份指數在剔除日均成交金額后20%的證券后,以日均總市值排序進行選樣。
權重方面,北證50成份指數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權,分級靠檔賦予權重因子。為防止指數受個別證券影響過大,提高指數抗操縱性,參考境內外有益經驗,對單一個股設置10%的權重上限,前五大樣本股權重之和不超過40%。
樣本股調整方面,指數發布初期,按季度定期調樣,設置調樣比例上限和緩沖區制度。
公募積極研究開發指數產品
“北交所指數的發布將吸引基金公司開發相應的ETF等指數類產品,進而吸引更廣泛的投資者及更大規模的配置資金通過指數產品進入北交所市場。”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據了解,華夏基金將積極關注北交所相關指數進展,積極開發相關指數產品,充分發揮較強的指數定義能力和產品研發能力,圍繞北交所標的打造指數化投資產品體系,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優質資產配置工具。
易方達基金常務副總裁、投資總監吳欣榮表示,公司將密切跟蹤北交所市場指數等政策動態,加快完善產品布局。
“北證50成份指數的推出,有利于引入指數基金形式的公募基金產品。”指南基金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北交所公司體量與滬深兩市公司相比普遍較小,公募基金產品規模較大,指數基金能夠較好地解決公司體量與基金體量不匹配的問題,從而為北交所引入更多市場“活水”。
“北證50成份指數便于投資者了解北交所市場整體運行情況,有望帶動更多資金參與北交所,進而推動北交所發展。”北交所上市公司智新電子董事會秘書趙鑫說。
據了解,未來隨著市場不斷發展,北交所將進一步編制不同規模、行業、主題、風格特征的指數,豐富市場指數體系,探索打造反映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