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兩區一縣已發放長三角科技創新券4580萬元并實現跨省域通用通兌
汪荔誠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中證網訊(記者 汪荔誠)記者從11月15日舉行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 三周年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示范區建設的前兩年,已經出臺了73項制度創新成果。在第三年,示范區圍繞已出臺制度創新成果落地見效和釋放紅利,不斷提升群眾和市場主體獲得感。
在規劃管理領域,統一的“1+1+N”規劃體系加快構建,“一張藍圖管全域”為示范區生產力高質量布局奠定堅實基礎。
在生態環保領域,聯保共治機制更加健全,生態環境標準、監測、執法“三統一”制度深入實施,示范區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地表水環境質量III類水質斷面比例等指標持續改善。聯合河湖長制等重點跨界水體聯保機制有序實施,示范區“一河三湖”水環境質量已提前達到或優于2025年目標。環評制度集成改革成效明顯,“打捆環評”審批使企業花費的時間縮短三分之二、費用削減三分之一。
在要素流動領域,通過推進涉稅事項“跨省通辦”,建設智慧辦稅服務廳,辦理“全程網上辦”業務5.4萬余筆,已為2萬多位納稅人提供個性化服務;兩區一縣已發放長三角科技創新券4580萬元并實現跨省域通用通兌,有力支持企業創新;通過開展知識產權跨省域聯合保護,示范區2021年專利授權量達3.6萬余件,比2019年翻了一番。
在公共服務領域,示范區公交車跨省線路已增至8條,開通以來累計發送13.62萬班次、乘客202.1萬人次。異地就醫免備案政策惠及示范區246萬名參保人員。示范區兩區一縣居民在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等方面可享受以社保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服務。示范區2021年中高職一體化招生推出22個優勢專業、291個跨省學額。前兩年出臺73項制度創新成果紅利和效應正在不斷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