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報告:注重用好結構性政策 推動我國經濟加快數字化、綠色轉型和新產業發展
倪銘婭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中證網訊(記者 倪銘婭)11月19日,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宏觀經濟藍皮書:中國經濟增長報告(2021~2022)》(簡稱報告)。
報告認為,面對國際沖突和疫情沖擊,我國有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長遠來看,我國經濟發展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我國應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振內需;利用制造優勢推動自身和全球綠色發展,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抓手,加快推進產業結構、消費結構以及空間格局的綠色轉型,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應對全球化沖擊;有效管控重點風險,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注重用好結構性政策,投資再生能源、新型電力系統、AI和物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推動我國經濟加快數字化、綠色轉型和新產業發展。
報告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著墨較多。報告認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顯著帶動第三產業發展,提高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的產值比以及第三產業產值在GDP中的占比,有助于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同時,信息基礎設施投入還可以顯著增強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生產性服務業的專業化集聚程度,有助于引致綠色技術創新效應,賦能生產性服務行業,提高生產率并降低碳排放。
對此,報告建議,不斷推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行業發展,釋放數字經濟紅利,并以信息技術創新為抓手,推進創新平臺共建共享,提升城市創新能力。制定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時應考慮區域差異,如城市規模、科技水平、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等。同時,破除生產要素流動障礙,促進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發揮信息基礎設施在地區之間的技術溢出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