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績單出爐:整體成效明顯 國企活力效率實質性提升
中證網訊(記者 劉麗靚)2月10日,國資委披露了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有關情況,國資委稱,三年來,各部門、各地區、各國有企業始終把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推動各項任務舉措落實落地。2022年上半年,專門開展了基層職工對三年行動效果評價的問卷調查,80%以上的職工表示滿意,88%的職工表示改革極大地激發了企業活力。由中國社科院、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等機構開展的第三方獨立評估結果認為,三年行動整體成效明顯。
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方面,國資委表示,在完成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公司制改革基礎上,中央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所管理的全部1.47萬戶、地方政府所管理的全部15.04萬戶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基本完成,國有企業獨立市場主體地位的法律基礎問題實現歷史性解決。100家中央企業集團公司、1.21萬戶中央企業子企業、722戶地方一級企業、2.25萬戶地方各級子企業建立了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的管理制度,占比分別達100%、96.1%、99.9%、88.7%。
在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方面,數據顯示,中央企業超過85%的資產集中在國民經濟20個行業大類,13個行業大類資產規模超萬億元,涉及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領域營業收入占比超70%,進一步鞏固了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領域的主導作用和控制地位。完成“兩化”重組、中國電科重組中國普天、鞍鋼重組本鋼,并根據國家戰略需要,新組建中國星網、中國稀土集團、中國電氣裝備、中國物流集團、中國礦產資源等6家企業,通過國源公司整合10家中央企業煤炭資源,指導中國電信聯合多家中央企業打造國家云公司。2020年以來,中央企業新能源、新材料、5G應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投資增速超過20%。年均投入超100億元支撐汽車芯片等新產業建設。依托“鏈長”行動計劃,先后分兩批遴選16戶“鏈長”企業,在糧食安全、電子通信、能源資源、交通設施、高端裝備等領域進行布局。此外,國有企業“兩非”“兩資”清退主體任務基本完成,中央企業從事主業的戶數占比達到93%。央企業存量法人戶數累計壓減比例達43%,管理層級控制在5級以內。
在加快健全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方面,國有企業活力效率實現實質性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底,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中,已開展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的子企業共3.55萬戶,涉及人數共11.12萬人;地方各級子企業與經理層簽訂了有關合同或契約的共4.88萬戶,涉及經理層成員人數10.63萬人,簽約比例均超過99%。截至2022年9月底,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公開招聘人員占新進員工總數的比例均超過90%,管理人員競聘上崗比例分別為53.9%、76.1%,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占比分別為4.2%和4.0%。截至2022年9月,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開展中長期激勵的子企業戶數分別占具備條件的比例為93.4%、89.6%,惠及48.62萬名骨干員工。2020年以來累計推動92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持股比例5%以上戰略投資者,外部投資者派出董事的占比達70%。積極利用上市公司平臺促進發展,截至2021年底,中央企業資產總額的67%、凈資產的63%已進入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的67%、利潤總額的78%來自于上市公司;地方國有企業進入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占比分別為43.11%、64.74%。
在健全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方面,國資委全面評估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改革情況,5家企業正式轉為投資公司,12家企業繼續深化試點。地方國企“兩類公司”共計117戶,在優化結構、授權經營、資本運作、激發活力、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省級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比例達到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