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信心·開新局丨撬動社會資本 帶動創新鏈條——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發展觀察
新華社上海2月24日電 題:撬動社會資本 帶動創新鏈條——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發展觀察
新華社記者桑彤
當一個人駕駛著新能源汽車一路飛馳時,或許難以想象,汽車里的小小芯片之前已經在長三角的三省一市完成了一圈旅程。這背后是近年來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一期帶來的協同效應。如今,三省一市再聚力,更大規模的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二期來了。
上海匯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人員在實驗室內調試設備。新華社記者桑彤 攝
近日,由上海國際集團會同國泰君安、太保集團等共同發起設立,蘇浙皖多家企業參與,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布局的長三角產業基金二期正式揭牌成立,首次封閉規模71億元,基金目標規模100億元。
在此之前,長三角產業基金一期規模72億元,已運作4年。基金直接投資于長三角地區底層項目超200億元,撬動超800億元社會資本,培育出12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至此,長三角產業基金一期、二期總認繳規模超過140億元,成為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股權投資產業基金中發起最早、規模最大的標桿項目。
產業鏈的源動力來自創新鏈的不斷進步,長三角產業基金始終把對前沿技術的培育擺在重要位置。
在創新型醫療器械企業上海匯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長過程中,長三角產業基金發揮了重要作用。早在2019年,該基金就通過行業研究,發掘了剛剛交割完天使輪融資的匯禾醫療。當時心臟三尖瓣修復技術還未受到市場的普遍關注,基金已看到企業的創新能力,堅定參與對匯禾醫療的投資。
短短幾年,匯禾醫療已成長為國內心臟三尖瓣修復領域技術領先企業,同時也是國內少數能進行心臟二尖瓣聯合修復、二三尖瓣聯合修復的企業之一,并著手拓展國際市場。
匯禾醫療創始人林林說:“長三角產業基金陪伴我們一路成長,除了資金,還提供了戰略規劃、人才招募、監管機構對接等服務。”
在邁向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過程中,長三角產業基金所形成的科技產業生態圈,也在助力加快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實現各地區產業優勢互補、協調聯動、錯位發展。
在浙江杭州的創業大廈里,杰華特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師們對芯片電路和版圖進行設計驗證;之后,其數據被送往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在生產線上進行晶圓制造;芯片離開上海后,又來到江蘇南通,由通富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封裝測試;封測完成后,芯片再被送往安徽省的汽車零部件生產線上,安裝在汽車電子模組里,最終集成在蔚來、奇瑞等新能源汽車上。
“通過運用投資等手段,汽車電子芯片產業鏈上的這些企業,都得到了長三角產業基金不同程度的支持。一顆小小的芯片在長三角地區內流轉,支撐著產業鏈的協同發展。”上海國際集團副總裁周磊表示。
在周磊看來,長三角產業基金通過整合各方資源,讓前沿技術在長三角區域的沃土中落地生根并茁壯成長,這不是簡單的資金規模放大,而是推動產業集群實現倍增效應。
作為續篇,長三角產業基金二期將致力于以資本鏈促進創新鏈、以創新鏈提振產業鏈,探索優勢產業集群構建,助力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