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工二院院長宋曉明:推進超低軌衛星星座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工二院院長 宋曉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工二院院長宋曉明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二院正在規劃超低軌衛星星座建設,首發星預計將于今年9月具備發射條件。該衛星成功入軌后將對超低軌道飛行、高分辨率對地成像、星載智能處理、信息直達用戶終端等關鍵技術進行演示驗證和應用示范。
成本優勢明顯
隨著航天技術日益成熟,近年來超低軌衛星不斷得到重視。“十四五”期間,我國提出打造全球覆蓋、高效運行的遙感空間基礎設施體系。
宋曉明表示,面對更高分辨率、更短重訪周期和更快傳輸速度等迫切需求,二院將充分發揮自身在小衛星、低軌通信、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綜合優勢,開展超低軌衛星星座建設,以較低的成本實現匹敵傳統軌道衛星系統的探測性能,以充足的衛星數量獲取超過傳統軌道衛星的時間響應性能,以衛星快速批量化制造與發射能力支撐星座建設和應用效能,打造以“多快好省”為特色的超低軌空間基礎設施,孵化衛星信息直接服務大眾的新型產業生態。
上述超低軌衛星星座正在由二院下屬空間工程總體部抓總研制。總體部于2017年底成立,曾先后成功發射我國首顆低軌寬帶通信技術驗證衛星,建成我國首條小衛星智能生產線,具備獨立自主的超低軌衛星星座設計、研發、制造和運營能力。
超低軌道通常指150km-300km高度的軌道。相較于傳統軌道,超低軌飛行可有效降低衛星研制和發射成本、提升信息獲取和傳輸效率,適用于衛星批量化生產和高密度發射。以遙感應用為例,在達到同等分辨率性能前提下,超低軌衛星可實現重量、成本大幅下降。
創新驅動發展
近年來,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技術產業化落地,以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為代表的產業成為推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核心力量。面對國家戰略需求,二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戰略性新興產業,緊抓信創產業發展重大機遇。
“二院充分發揮在航天領域積累的技術優勢,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開發以‘天熠’品牌為代表的桌面終端、辦公應用系統等軟硬件產品,打造了國產云生態體系,助力黨、政、軍及企業用戶數字化轉型,以航天技術為信創產業發展注入動能。”宋曉明表示。
據了解,二院打造了嵌入式計算與控制、通用計算、軟件與服務、密碼與網絡安全、系統總體五大業務板塊,逐漸形成“產品研發”“咨詢設計”“系統集成”“運維服務”四位一體的信創產業總體能力,成為黨、政、軍信創工程的中堅力量。在2022年信創產業分類排行企業榜單上,二院706所位列信創PC整機企業和信創服務器企業前列,用戶覆蓋60余家中央直屬機構和相關部委等。
當下,信創產業作為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的基礎,在各行各業數字化升級中發揮著“發動機”作用,成為經濟數字化轉型、提升產業鏈能力的關鍵。宋曉明表示,二院將持續強化央企擔當,聚焦黨政及行業用戶對網絡與系統整體安全的迫切需求,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面支撐數字政務建設和行業數智化轉型,為信創產業發展貢獻航天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