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手游聯合創始人冼漢迪:助推粵港澳成為世界一流灣區
全國人大代表 冼漢迪
近期旅游市場迎來復蘇,面對旅游行業的熱鬧景象,全國人大代表,中手游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冼漢迪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粵港澳大灣區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有利于促進其他產業的協同發展,有益于普惠粵港澳大灣區,有助于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灣區。重點圍繞制約灣區旅游業發展的因素,他建議,充分利用科技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智慧旅游發展,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旅游資源數據庫,善用人工智能技術,便利旅客規劃灣區旅程。
數據共享便利旅客規劃旅程
對標世界一流灣區,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旅游產業是重頭戲。
出生于香港,在深圳完成創業,冼漢迪對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尤為關注。在他看來,目前節點,振興粵港澳大灣區旅游業的重要性變得更為迫切。但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在旅游規劃宣傳上還處于各自為戰階段,欠缺統一的規劃,沒有統一的對外宣傳口徑,加上旅游數據互不相通等因素,制約粵港澳大灣區旅游業的發展。
作為一家互聯網科技企業的高管,冼漢迪給出了他的解決方案。冼漢迪建議,應充分利用科技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智慧旅游發展,包括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旅游資源數據庫,互相分享實時數據,例如旅游景點的旅客流量、酒店入住率等,并開發“灣區旅游一站通”手機應用程序向旅客分享數據;善用人工智能技術,便利旅客規劃粵港澳大灣區旅程。
如今,游客不再局限于一地的“打卡式”游覽,多地聯動的精品路線受到青睞。冼漢迪建議,粵港澳大灣區各地政府聯合資源,攜手宣傳,配合線下的展覽、路演等活動,吸引旅客選擇粵港澳大灣區為旅游的首選地,建立精品路線,例如以科技、文化、自然風景、活力城市等不同主題,迎合不同旅客的需要。
打造國際職業教育發展基地
城市群的持續健康發展,歸根結底要依靠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人才隊伍提供持續動能。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努力把科教人才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勝勢,是其中的重要環節。
在冼漢迪看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隊伍不僅需要高端科研人才,應用型、高技能的職業人才也為產業發展所急需,是經濟空間格局優化的主要參與者之一。粵港澳大灣區要充分調動區域內資源及優勢,通過培養技能型人才,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進而支撐和建設粵港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粵港澳三地在職業教育上各有優勢,港澳地區教育獨具國際化特色及融合文化的根基,內地教育使學生掌握較強的理論基礎。冼漢迪建議,粵港澳三地職業教育要融合貫通、匯聚整合,加快高質量人才生態建設,深化大灣區技能人才隊伍培育,解決企業人才輸送問題。
基于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需求,冼漢迪認為職業教育改革應從“教育”轉向“產教”,主動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更高質量的就業需求。對于社會認可度不高的專業,他建議要及時進行專業優化。而對于發展勢頭足、人才需求大的新興科技和數字文創產業來說,則需進行快速及時響應,促進專業結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