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讓行業享受AI紅利 讓每個人都有AI助手
全國人大代表 劉慶峰
作為連任五屆的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我們堅信人工智能和中國科技擁有廣闊未來,要把創新發展進步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以源頭核心技術為引領,圍繞社會重大命題,通過系統性創新深度賦能千行百業。”
劉慶峰提出,應當加快推進我國認知智能大模型建設,同時支持人工智能國產軟硬件技術底座研發。“我國認知智能大模型只有在國產技術底座上發展,才能有自主可控的大未來。”劉慶峰說。
推進智能大模型研發
當前,以ChatGPT為代表的認知智能技術突破引發了全球熱議和關注。劉慶峰認為,通用型認知智能技術突破很可能成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上最大的一次技術躍遷,顯著加大了人工智能對各行各業的賦能作用。
劉慶峰坦言,雖然我國多個機構和企業發布了一系列大模型,但未能真正走通通用大模型預訓練、基于Prompt任務的有監督訓練以及基于人類反饋的強化學習等系統性算法路徑,大模型的智能水平相比ChatGPT仍有顯著差距。“可以預判,如果我國不能快速跟進,那么將在數字經濟、人機交互甚至某些科學研究領域的國際競爭中處于被動局面。”劉慶峰強調。
“這是一個持續進化的系統工程。”劉慶峰建議,進一步重視認知智能大模型研發,構建以領軍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合作的創新體系,加速跟進和追趕國際前沿水平。同時,應積極推動認知智能大模型在教育、醫療、辦公、人機交互和AIGC領域的行業示范應用和規模化價值落地,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桿型示范創新應用。
劉慶峰認為,大模型的研發和服務必須要在國產化的存儲、算力、操作系統等基礎軟硬件平臺上,才能長期安全地持續推進。
同時,劉慶峰提到,應加大力度投資建設公共算力平臺,并構建國家數據資源平臺,為中文認知智能大模型研發提供算力和數據資源保障,也應鼓勵產業基金參照OpenAI和微軟等股東的投資協議模式,積極探索更有利于創業團隊和核心技術骨干的股權投資協議模式,構建更好的科技創投生態和創新創業環境。
讓技術服務于人
劉慶峰始終認為,科學技術的創新進步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人。“讓行業享受AI紅利,讓每個人都有AI助手”,劉慶峰展望著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的愿景。
“人工智能已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在為千行百業賦能的同時,更要在民生領域造福人民。”今年全國兩會,劉慶峰就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醫療診療提出建議。他指出,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和服務水平,還可以賦能醫保基金監管,防止過度診療,守護百姓的“保命錢”。
“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提升,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堅實健康保障,也是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迫切要求。”劉慶峰介紹,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在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后已服務了5.6萬名基層醫生、提供了輔助診斷超5.6億次,有效提升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顯著降低了基層錯診漏診和不合理用藥風險。因此,他建議,將人工智能對錯診、漏診和錯誤用藥的實時提醒作為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的必選項,更好地守護百姓健康。
“建議加快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在縣域醫共體建設中的應用,提升醫共體運轉效率和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劉慶峰表示,可以考慮將基于人工智能輔助診療能力的智能語音隨訪作為公共衛生服務手段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當機器效果達到和超過人工水平時,可以和人工服務一樣計入家庭醫生工作總量,解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員短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獲得感低的難題。
加強源頭技術創新
“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源頭技術創新,要把創新發展進步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否則,我們所有的創新努力,都將是在別人的院子里建大樓。”劉慶峰表示。
在他看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更要根植于自主創新的根基之上。劉慶峰介紹,目前,科大訊飛國產化正在穩步推動。他說:“無論是我們研究院用的訓練服務器、對外服務的推理服務器,還是相關的學習技能產品,都已開始踏踏實實地在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底座上遷移,相關的產業鏈和配套鏈也在自主可控的平臺上整合,以便能更穩健地在自主創新平臺上前行。”
2022年,科大訊飛在語音、圖像和認知智能等領域的國際技術評測中收獲15項冠軍。劉慶峰表示,科大訊飛未來將繼續腳踏實地做好源頭核心技術創新,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